上海科创中心十四五怎么建:八项核心指标,强化策源功能
时间:2021-09-2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十四五”期间,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哪些任务?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上海市印发《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将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主线。

“总体目标上,到2025年,上海将努力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规划》包含了8项核心指标。”在9月29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说道。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规划》总体思路十分清晰:一方面,通过加强上海创新策源的条件和能力建设,持续催生基础前沿领域的原创性成果,不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攻坚克难,为上海经济增长提供高水平科技保障。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通阻碍主体协同、要素流动、能力互补的“堵点”和“痛点”,让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能够各展所长,各显神通。

“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增强上海科技创新治理的整体效能,进而通过建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形成能够直面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体系化能力,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努力在全球科技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扎实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陈强说。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一直被摆在重要位置。2020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

截至2020年底,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4个,设施数量、投资额和建设进度均领先全国。累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2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58项。基础研究影响力方面,2020年,上海在《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的论文总计124篇,占全国总量的32%。

《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4.5%左右,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比例达到12%左右。

吴清在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是上海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创新被摆在发展理念的第一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强化原始创新、提升策源能力则是推动创新从‘0’到‘1’、从无到有的关键。我们国家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迫切需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尽快补上短板、缩小差距。未来15年也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跃升期,迫切需要提升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全球影响力。”他说。

吴清表示,同时,在新发展格局下,上海正在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利用自身的各方面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中将发挥中心节点战略链接的作用,也必然要求上海以创新策源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打造更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释放和创造新的更大需求,促进国内大循环更畅通,助力我国在国际循环当中塑造新优势。

根据《规划》,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十四五”时期上海科创中心将狠抓8项重点任务落实。包括加快基础研究原创突破,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科技增进民生福祉,践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优化科技创新人才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聚焦张江,推进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区建设;营造开放协同的创新空间,构建更高水平的全球创新网络;构建城市科学文化,打造全国科普高质量发展标杆;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推进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表示,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未来将从推动上海深度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攻坚;以上海为龙头强化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打造未来产业新引擎;支持上海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支持上海凝聚高端人才支持上海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战略科技力量首先应该是增强战略能力和基础能力,平台就是这样两个能力的重要体现。目前,国家在上海建立了4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这些前沿领域。科技部将把上海建设的这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入重组进程,进一步增强体系化能力。还要支持在上海的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加快布局一批基础性科学研究中心。”李萌介绍。

他还表示,战略科技力量首先要承担起国家和社会的战略任务。科技部将联合相关部门支持上海发挥基础能力强和科研队伍强(人才强)这样的优势,承担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这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研发任务,探索央地协同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加强产学研结合和科教协同,构建企业牵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联合体。还要创新科技项目的管理服务方式,包括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这些项目研发新组织方式,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