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中山市,近年来以打造文化引领型城市为抓手,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文化凝人心、聚人气。中山市将继续打好文化优势牌,加快本地传统产业依托文化创意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为大湾区建设有效赋能。
文化优势吸纳港澳人才
中山是孙中山的故乡,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中山市港澳局统计,香港现有中山籍人员约30万人、澳门现有中山籍人员约15万人。
2019年以来,国家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山充分发挥与港澳地区同根同源的文化优势,吸引了一批港澳青年创业置业、投身湾区建设。中山市易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总监向佳治介绍,该基地已有29个港澳创业项目,其中不少创业港澳青年的祖籍就是中山。
香港青年庄一洲是一名“创二代”。父亲是从广东到香港创业的知名企业家。2019年,庄一洲留学归来在中山注册成立了一家环保科技公司,主要研发“分布式厨余垃圾处理生态系统”。他将在国外学习的心得分享给基地的创业青年,并对创业项目进行“马拉松”式的跟踪辅导。
基地形成了以老带新、相互帮扶的创业文化氛围。“虽然我们基地多是初创项目,但可以和基地外三四百家相对成熟的企业对接资源。很多人获得第一桶金后还会回到基地找人合作,自己壮大后再反哺他人。”向佳治说。
毗邻港澳、文化同源、宜业宜居,也让中山成为不少港澳人士的休闲养老之地。在总人口10.5万的南朗镇,港澳籍乡亲就有6万人。与澳门直线距离仅20公里的三乡镇,很多澳门人士到此经商置业、退休养老。记者在三乡镇振华社区看到,社区专门设有港澳专窗,提供居住证办理、就医、就学等政策咨询服务,65岁以上港澳人士持居住证可享受免费体检、新冠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公共服务。
此外,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每年不定期地举办茶叙、旅游、探访、座谈会、义工活动等。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负责人禤绍生说:“中山交通便利、环境宜人,现在还有很多澳门青年跟随退休父母来这里定居、创业。街坊会也会提供创业对接服务,传达两地的惠民政策。”
澳门立法会的退休公务员黄志光说:“我2009年就在中山买了房子,周末没事过来度假,2019年退休后在中山定居,生活很安逸。”
文化创意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是广东两个不设县区的地市之一,曾有广东“四小虎”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先后建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催生了古镇灯饰、小榄五金、大涌红木家具、港口游戏游艺设备等18个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镇,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是大湾区产业链较完备的城市之一。
然而,随着传统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的优势逐渐减弱,“小而散”的专业镇经济模式变成了中山发展的瓶颈。行业内同质竞争,低价内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现象,中山从供给侧入手,以文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灯饰、家电、五金、红木家具等传统制造业不断注入文化元素,从单一“卖产品”转变为“卖创意、卖文化、卖文旅”,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中山古镇被称为“中国灯饰之都”,在国内灯饰市场占有率约70%。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企业已跳出传统的手工制造,向智能化、高端化、订制化方向发展。在一家名为“想天照明”企业的展厅,记者看到镶嵌在天花板上的一排排照明灯具,能够随家庭场景需求提供不同亮度和区域的照明组合,丰富了家居文化的内涵。想天照明总经理朱忠武说:“未来发展方向是深耕品牌,培养设计人才,提供个性化的照明服务。”
同样跳出流水线制造的开元灯饰选择走高端路线。关停300多家门店,公司全面转为私人订制,从走量变走质,营收持续增长。“我们的底气来源于专业的服务和过硬的产品。”开元灯饰销售经理郝鑫说,“销售、业务、工程、设计等人员组成团队一对一服务。还有不输欧洲灯饰的设计与工艺,才敢同样要价数十万乃至百万。”
此外,中山也是国内最大的游戏游艺产业基地,产值占市场份额的50%,出口占70%。目前,游戏游艺产业也在向影视、文学、动漫、音乐及相关衍生品市场等领域拓展,抢占产业链高端。
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锐熙说:“中山将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深度挖掘孙中山文化资源,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处于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翠亨新区,北承广州南沙新区,南接珠海横琴新区,东经深中通道承接深圳前海新区。根据中山市的规划,未来这里将集中打造文旅生态城、码头综合体、湖畔科创产业园,以此延伸涵盖文化旅游、高端商业、会展商贸和总部经济。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湾区高地”
当前,中山城镇化率超8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广东全省最小的。近年来,中山不断加强文化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共享精神文化成果。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中山得以入选其中。
中山搭建起市镇村共享型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