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1806亿美元,增幅高达41%,超出全国外贸总体增幅6个百分点。
当地时间9月1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视频讲话中宣布,为助力各国疫后经济复苏,中方愿继续分享市场机遇,力争未来5年同本组织国家累计贸易额实现2.3万亿美元目标,优化贸易结构,改善贸易平衡。
习近平表示,中方将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助力本组织多边经贸合作发展。中方2018年在上合组织框架内设立的首期300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即将实施完毕,将启动实施二期专项贷款用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重点支持现代化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项目。
习近平还表示,未来3年,中方将向上合组织国家提供1000名扶贫培训名额,建成10所鲁班工坊,在“丝路一家亲”行动框架内开展卫生健康、扶贫救助、文化教育等领域30个合作项目,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改善民生福祉。
今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习近平强调,过去20年,是上合组织蓬勃发展、成员国互利合作硕果累累的20年。20年来,本组织共促政治互信,共护安全稳定,共谋繁荣发展,共担国际道义,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理论和实践探索。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交织,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深刻演变。习近平提出,各成员应高举“上海精神”旗帜,走团结合作之路、安危共担之路、开放融通之路、互学互鉴之路、公平正义之路,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坚定支持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习近平说,“我们要支持各自平稳推进国内选举等重要政治议程,绝不允许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地区国家内政,把本国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创始成员国为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印度和巴基斯坦2017年加入后,上合组织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目前,8个成员国领土总面积约3400万平方公里,占欧亚大陆五分之三;人口总和超过30亿,占世界人口近一半;2020年GDP总额20万亿美元,占全球23%;2020年外贸总额5.76万亿美元,占全球16%。
本届上合组织峰会启动接收伊朗为成员国的程序,吸收沙特、埃及、卡塔尔为新的对话伙伴。“相信不断壮大的‘上合大家庭’,将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共同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习近平说道。
20周岁的上合组织实现三大转变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经过二十载风雨历程,上合组织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合作之路,成为欧亚地区的“稳定器”,树立起负责任国际组织的良好形象。
经过20年的发展,上合组织已实现了三大重大转变:
第一,以内部合作为主向内外并重转变。“扩员前,上合组织的工作重心主要是放在内部合作上,着力进行内部建设,包括建立基本运行制度和机制。扩员后,上合组织的外向功能明显增强。”邓浩指出,这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首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增强了上合组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分量;其次,中国和俄罗斯加大参与全球治理,并把上合组织作为重要实施平台;最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做法导致现行全球治理机制失灵。
第二,以安全合作为主转向包括经济、人文合作在内的全方位合作。“安全合作曾是上合组织的原动力,在此基础上,成员国积极开展经济合作,从而形成了安全和经济的双轮驱动。人文合作是上合组织合作的‘后起之秀’,发展势头强劲,显示出巨大潜能,最终成为支撑上合组织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邓浩说。
第三,区域合作转向区域治理。突出表现为中俄合作正进入制度对接合作新阶段。作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国家,中俄双方都有强烈意愿向地区提供更多公共产品。通过加强“一带一路”对接合作,完成关于欧亚经贸合作伙伴关系协定可行性研究,与欧亚经济联盟正式签署经贸合作协定等,中俄将共同致力于塑造欧亚地区新秩序,上合组织正成为双方打造欧亚伙伴关系的重要平台。
邓浩说,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如今,上合组织已进入一个发展攻坚期,面临不少瓶颈压力,特别是来自外界的负面因素干扰加剧。“美国大幅调整对中亚战略,将过去遏俄为主变为对中俄双重遏制,甚至以制华为主,并将以往以政治安全渗透为主改为政经并重,竭力分化拉拢上合成员国,大大恶化了上合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使上合组织面临巨大的地缘政治压力。”
邓浩强调,站在第三个十年的起点上,上合组织必须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从战略和长远角度做好“顶层设计”,特别是,要认真妥善处理好若干影响上合组织全局的关系,以确保上合组织行稳致远:
一是内与外的关系。“内部合作在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