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松闸,促消费又出罕见实招
时间:2021-09-16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受到疫情、汛情等短期因素以及一些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影响,8月多项经济指标出现回落。其中,8月消费增速比上月大幅回落6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

国家发改委9月16日表示,疫情、汛情冲击总体上还在可控范围,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尤其是新型消费迎来了加快发展和提质升级的重要窗口期。促消费政策进一步发力,将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事实上,“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是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但这样的提法在过去讨论中也很少见。行政性限制消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一些有限制的中高端消费、政府购买以及一些其他消费。

作为行政性限制消费典型代表的汽车,同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商务领域促消费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促进新车消费,加快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破除制约汽车购买使用障碍,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

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16日在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受汛情、疫情双影响,部分地区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这些聚集性、流动性、接触性消费受到冲击。

他同时指出,目前看这些冲击还是暂时性、局部性的,总体上还在可控范围。后期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促消费政策进一步发力,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

关于下一步促消费的举措,发改委明确了六个方面:提质量,优化消费供给;强能力,增强消费意愿;拓空间,挖掘消费潜力;促改革,激发消费活力;补短板,夯实消费基础;优监管,改善消费环境。

其中,在促改革,激发消费活力方面,常铁威透露,将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打通堵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同时,增加科学柔性管理,保障好人民群众基本消费活动。

何为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表示,主要是三类,一是过去受到限制的中高端消费,包括服务类消费,主要是针对行政部门的;二是针对居民消费的一些限制性措施,如汽车的限号限购等;三是一些医疗方面的限制性消费,不在医保范围内。

伍超明认为,放宽这些措施,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同时让中高端消费本土化,扩大内需市场。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的经济工作做出部署,提出八项重点任务。其中,在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任务部分,首次提出了“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

刘元春举例称,医疗消费中,医保哪些能报销,哪些不能报销,是有行政规定的,这一提法意味着可能会通过放大医保的一些界限,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再比如,之前对一些中高端消费采取了一定限制,导致中高端消费外流,未来可能会在市场准入、税收等环节以及定价方式上进行一定的放开,使中高端消费本地化,价格更低就能更好刺激国内消费。

发改委综合司司长严鹏程1月曾公开表示,衣食住行需求仍是居民消费的大头,也是消费升级的主战场。今年要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号牌指标投放。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行政性限制消费最典型代表是汽车限购,许多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而出台了管控车牌配额、二手车限迁等规定。而当前,汽车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的10%~15%。

此前在1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希望各地为新能源汽车的停车、充电等提供更多有区域特点的优惠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优化汽车限购措施,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进一步提供良好的环境。

罗志恒分析,部分具备条件的地方取消汽车限购,不但可以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增长,还可以连动触发交通、旅游、餐饮等一系列市场的消费增长,拉动就业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减少对购买高端消费品的限制,也有利于减少相关消费外流,实现消费本地化。

新型消费迎来窗口期

“从长期看,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这里面也孕育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升级需求,将有力支撑消费总量扩大和质量改善。”常铁威在上述发布会上说。

下一步,发改委将充分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考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消费发展需求,系统全面促进消费供给体系、需求结构、流通网络和发展环境提质升级。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撰文表示,现阶段中国消费增速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人口老龄化、疫情对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等。持续疲弱的消费数据或将进一步拖累全年中国经济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疫情影响,传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