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价稳量平”之后 降准是否还必要又将何时落地
时间:2021-09-16 00:00:00来自:国泰君安字号:T  T

摘要:

为什么是“价稳量平”?背后有何政策信号?

资金需求旺盛,MLF难以继续缩量续作。9月份MLF并未延续缩量续作,主要考虑9月地方债发行提速、中秋国庆假日资金需求将对流动性有一定吸收,并且前期降准资金消耗差不多,资金面已趋紧。

同业存单利率和MLF利率“倒挂”持续存在,弱化MLF需求。银行对高成本的MLF资金需求不大,因而表现为有克制的宽松。

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缓解资金结构性需求。新增的3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在9-12月之内以优惠利率发放给地方法人银行,一定程度缓解中小银行的资金压力,直接传导至中小企业,减弱了对MLF需求。

四季度货币政策易松难紧,MLF“

价稳量平”为后续宽松提供空间。

本次MLF等量续作凸显了“稳货币”的政策意图,与央行吹风会表态一致,修正了市场对于流动性宽松的预期,并不是货币端趋紧的信号。

“价稳量平”之后,具体的降息降准概率几何?

年底前降准可期,很大可能以“降准置换MLF”进行。四季度资金缺口较大,降准概率较高,自7月份首次降准以来,央行进行了两次小幅缩量和一次等额续作,意指后续降准可能以“降准置换MLF”

的方式落地。时点上,近两年降准操作一般间隔3个月左右,7月份的降准预示四季度降准可能性很高,并且10月和12月分别是流动性和经济承压高峰,降准可能性更高。

经济下行尚未达到政策阈值,全面降息可能性较小。四季度经济下行尚未达到政策阈值,且信用风险尚未出现明显恶化,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加深,汇率贬值幅度也成为政策全面宽松的制约。综合来看,全面降息概率不大,但我们不排除给予碳减排等企业优惠的资金供给。

下一阶段的资金面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如何演绎?

资金面随央行对冲力度变化而波动加大,资金利率维持合意区间。下一阶段超储率仍将维持在1.0%~1.3%的低位运行,但银行预防性需求减少,资金面收敛幅度不大,资金利率波动性加大。

长端利率方面,虽然降准可期,但降准影响可能有限。降准主要是对冲流动性缺口,保持“稳货币”格局,叠加四季度“稳信用”发酵,长端利率四季度将小幅上行至3.0%附近,上行风险因信用难宽、经济压力加大而相对可控。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