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横琴方案”将有利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产业全部纳入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的政策范围;对在合作区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9月5日、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横琴方案”和“前海方案”),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开发建设横琴的初心,就是为澳门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前海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进一步促进粤港、深港合作,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此次两个方案的发布,标志着两个合作区的建设也将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其中,“横琴方案”的一大主线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前海方案”则聚焦“扩区”和“改革开放”两大重点。
9月9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横琴、前海开发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丛亮表示,为充分发挥横琴、前海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这是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把大湾区建设引向深入;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支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好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横琴:发展新兴产业绝不是“来者不拒”
针对横琴“实体经济发展还不充分,服务澳门特征还不够明显,与澳门一体化发展有待加强,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任重道远”的客观现实,“横琴方案”将“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并明确要大力发展四大类“新产业”: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
谈及选择四大类“新产业”的原因,丛亮在上述发布会表示,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业是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澳门希望发展的领域;文旅会展商贸业在澳门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基础,属于相对优势产业;金融和中医药在澳门经济的比重中,目前虽然还不高,但是澳门社会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将这些产业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
同时,丛亮强调,横琴的空间还是比较有限,发展新兴产业绝不是“来者不拒”,什么产业都可以上,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更不能搞成注册经济和所谓的“总部经济”,而是要发展实业、解决就业,形成实实在在的“人气儿”。
下一步将会同粤澳两地和有关部门,制定合作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并且修编《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产业门类,聚焦优势领域、细分行业,从政策、人力、财力等方面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形成规模,促进澳门的产业多元发展。
财税政策在支持政策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央还赋予了横琴各类优惠政策。澳门理工学院公共行政学教授娄胜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加强税制与澳门接轨,利于吸引企业去合作区投资,吸引人才到合作区就业创业,将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的发展。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横琴方案”将有利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产业全部纳入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的政策范围;对在合作区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横琴方案”也进一步加大了优惠力度,对在合作区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对于在合作区工作的澳门居民,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澳门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发布会上指出,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难免会带来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减收,为了支持横琴财政可持续,中央减收由中央财政承担,不扣减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合作区地方减收,中央财政在统一规范的财政体制下专门安排综合财力补助。
他还指出,中央补助将与合作区吸引澳门企业入驻和扩大就业、增加实体经济产值、支持重点产业等挂钩,通过体制机制增加合作区服务澳门产业多元发展的动力。
前海:坚持1/3新出让产业用地面向港资港企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适时修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研究进一步扩展前海发展空间,并在新增范围内实施前海有关支持政策。
此次“前海方案”的印发,正是将扩区有关事项进行统筹办理。在发布会上,丛亮详解了关于扩区的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扩区有利于为深化前海改革开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经过10余年的开发和建设,区域范围限制已成为制约前海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前海扩区可以让其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空间载体更大,更好地在重大改革任务方面先行先试。
另一方面,扩区也有利于为香港创造更多的机遇。目前,大量香港现代服务业企业通过前海进入内地市场,然而受到区域范围的限制,这些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