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将带来增量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基建投资,其一是发力弥合区域、城乡等方面的发展差距,其二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发挥基建补短板;共同富裕背景下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增长难以有效支撑地产投资,在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整体背景下,保障房领域未来超预期的部分应重点关注住房公积金存量盘活的相关政策;制造业方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促进就业扩容提质,共同富裕有助于制造业投资持续发展;制造业扩大海外市场份额、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也有助于通过出口创收做大国民收入蛋糕。
近期共同富裕相关政策落地,国内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主要是投资者情绪受短期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从海外经验来看,贫富差距的控制并不改变其长期股债双牛的格局。
整体看我们认为,2021年中国下半年信用收缩之后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货币政策逐渐走向放松,无风险收益率继续下行并带动科技成长股发力,形成股债双牛。
>>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房地产投资?
在房地产长效机制的作用下,以地产企业为主导的住宅和商业地产投资可能逐步下滑。共同富裕背景下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增长难以有效支撑地产投资。
从整体规模来看,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地产投资中的估算占比约为20%。结合过去5年的平均复合增速地产投资的拉动作用约2%。从今年以来土地成交面积负增速的情况来看,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拉动作用难以支撑地产投资。
从细分领域来看,在棚改规模逐年下降后,未来保障性安居工程需要重点关注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老旧小区改造两个方面,然而短期内大幅拉动地产投资存在难度。一是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部分核心城市现有增速已经较高,进一步增长空间有限。二是老旧小区改造对地产投资的拉动不宜过分乐观。
原因如下:第一、待开工老旧小区库存已不多,后续需观测施工进程带动的投资情况。第二、老旧小区估算投资总额在地产投资中占比有限,约为5%-6%。第三、老旧小区改造并非全部属于地产投资。
此外,无论政府还是地产企业参与保障房投资都面临债务约束的限制。前者受财政纪律约束、后者受三条红线等长效机制约束。在稳定宏观杠杆率以及债务面临约束的整体背景下,保障房领域未来超预期的部分应重点关注住房公积金存量盘活的相关政策:一是可能参与保障房投资建设;二是可能增加对一线城市居民房租的支持力度。
>>共同富裕目标下,基建将如何发力?十九届五中全会表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基建如何发力?
我们认为,发力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贫富差距的本质是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基建可以不断发力以弥合区域、城乡等方面的发展差距进而落实共同富裕;其二,以人为本的共同富裕目标下,核心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弥合收入、财富差距之外,要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基建补短板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共同富裕如何影响制造业投资?
创收和高质量发展是协调收入分配的主要实现途径之一,共同富裕政策与就业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促进就业扩容提质,共同富裕有助于制造业投资持续发展。结构上看,从初次收入分配的角度看,技术要素和数据要素的发展及配置效率的提高均指向高技术制造业、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则对应新能源行业及积极进行技改的传统制造业发展。
通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扩大海外市场份额、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有助于通过出口创收做大国民收入蛋糕,高端制造业对出口的拉动也将更加明显,其高附加值及高毛利意味着对制造业投资和国民财富的拉升效率更高。
风险提示
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对投资结构有不同侧重,影响投资总量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