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公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高达3097.58,继续创出历史新高。
时值圣诞出货季,8月的中国外贸,尤其是出口正在大幅反弹。
海关总署9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出口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进口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3.1%;而在上月,中国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增速分别为11.5%、8.1%、16.1%。
受访专家指出,这一方面是因为8月进入圣诞出货高峰期,外部需求保持强劲;另一方面,近期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工厂再度出现大面积停工,导致部分外贸订单回流。有分析称,今年中国外贸有可能实现两位数增长,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不过,中国外贸强势增长的背后也面临着三方面的隐忧:一是防疫物资等出口明显回落,二是随着海外及周边国家的恢复,贸易替代效应可持续性堪忧,三是外贸海运、原材料、汇率、人力等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挤压了外贸企业的利润。
外贸反弹,今年或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海关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环比增长5%。其中,出口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环比增长4.9%;进口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3.1%,环比增长5.1%;贸易顺差3763.1亿元,同比减少6.8%。
相比7月份,中国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同比增速分别反弹了7.4、7.6、7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8月中国外贸表现超预期,反映全球需求仍处于扩张复苏的轨道。其中出口明显好于预期和前值,当月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汽车等商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抵消了包括口罩在内纺织品出口的下滑。
他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疫苗的推广和全球内需支持政策的出台,海外市场对非必需商品需求依旧旺盛;另一方面,国内疫情防控得当,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保障了生产。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8月外贸明显反弹,首先是因为当月本来就是圣诞出货高峰季;更重要的是,8月越南等东南亚生产基地疫情迅速升级,大量工厂关闭,使得订单再度向疫情防控较好的中国转移。
“胡志明市的工厂7月还在加班生产,到了8月却大面积关闭。东南亚的工厂大部分都是跨国公司或中国公司设立的,后者往往在中国也有工厂,所以订单可以迅速转向国内。”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同样认为,新一轮疫情对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明显,使得海外供给的恢复进程受阻,这缓解了中国供给端的压力,带来出口的超预期上行。
他指出,目前越南每日新增人数已超1万人,死亡率也快速上升到了2.5%,马来西亚每日新增则超过了2万人。越南、马来西亚等多地封城,生产受到了明显影响。相应地,这些国家的出口也出现大幅回落。比如8月当月,越南出口同比增速为-1.13%,前值为17.39%;7月马来西亚出口同比5.14%,前值为27.22%。
数据显示,由于防疫封锁措施造成工厂停工或减产,8月份,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的制造业PMI都处于萎缩区间,其中越南制造业PMI已从7月的45.1再下降至40.2,连续第三个月衰退,泰国的制造业PMI数据从48.7跌至48.3。菲律宾则从50.4跌至46.4,均创2020年2季度以来的新低。
而在需求端,李奇霖表示,一方面,海外疫情的爆发也使得防疫物资的出口环比再次回升,对出口的拖累明显减弱。8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同比下降14.9%,上月为-26.8%;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同比增长17.9%,上月为-17.1%。
另一方面,海外企业正在为开学季、圣诞节备货,8月箱包及类似容器当月同比增长48.2%,前值为31.7%;玩具当月同比增长31%,前值为14.4%。
展望四季度,周茂华预计,年内中国外贸出口增速或将趋缓,但仍保持较高景气度。一方面,全球经济保持复苏,国内外贸出口韧性十足;另一方面,基数正在抬高,疫情仍在扩散,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供给瓶颈及物流受阻都会对外贸构成拖累。
在近日的服贸会上,海关总署研究中心主任万中心预计,今年中国货物贸易不论同比,还是相较2019年,都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达到5.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在“十四五”开局第一年,中国有望提前完成货物贸易的“十四五”目标。届时,中国货物贸易的国际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15%左右。
“一次性利好”渐退,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白明指出,尽管8月数据喜人,但从中长期看,中国外贸也面临着三方面的隐忧:一是防疫物资等出口明显回落,二是随着海外及周边国家的恢复,贸易替代效应可持续性堪忧,三是外贸海运、原材料、汇率成本持续高企,挤压了外贸企业利润。
尽管8月防疫物资出口环比有所回升,但该品类去年增长过快,今年二季度以来,陷入负增长的该品类一直是外贸的拖累项,前8月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6008.3亿元,下降了18.4%,“去年的疫情为防疫物资的出口带来了大量的恐慌性需求,透支了未来的需求;同时海外供给也明显改善,未来可能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来消化现有的库存。”
同时,尽管8月部分东南亚订单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