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主体,科技领军企业更是我国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先锋队、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和掌握国际科技创新话语权的代表者。新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其核心在于强化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领军企业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科技领军企业是指具有明确的科技创新愿景使命和科技创新战略及完善的组织体系,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高,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方面取得明显优势,能够引领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效组织产学研力量实现融通创新发展,并在产业标准、发明专利、自主品牌等方面居于同行业国际领先地位的创新型企业。
其中,具有明确的科技创新愿景使命,并同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有效整合,是科技领军企业显著区别于一般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关键特征。中国的科技领军企业不但肩负着探索和拓展企业创新体系、实现科技领先、造福产业和社会发展的使命,更需要积极主动担负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的政治担当和社会使命,这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的底色所在。
明确的科技创新战略及完善的组织体系是科技领军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石。只有对创新不断探索才能使企业在变动的外部环境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对此,企业能否构建强大的创新体系,即是否具有明确的科技创新战略及完善的组织体系,以实现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是确保科技领军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纵观国内外科技领先的企业,不但能够通过明确的科技创新战略和完善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实现核心技术的积累与重大突破,更能够通过对时代需要、产业技术前沿变革趋势和国家战略方向的前瞻性洞察,及时调整创新战略、更新组织文化和架构,实现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跃迁,持续引领产业技术创新和竞争能力提升。
高强度的科技创新投入是科技领军企业实现技术引领的保障。创新作为一项长周期、高投入、高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创造性活动,不但需要伟大的愿景使命、明确的科技创新战略和完善的组织体系,更需要持续高强度的资源投入,尤其是在技术经济范式加速跃迁、市场竞争白炽化、全球创新环境复杂化的数字经济时代,高强度的科技创新投入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破、打造企业动态核心能力和推进颠覆性创新并引领技术前沿、掌握未来技术主动权的根本保障。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强行要求企业提高研发投入。企业仍应当注重研发投入结构的优化问题,并能够通过战略创新和企业创新体系的优化,实现高强度研发投入与高水平创新成效和创新成果市场化。
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引领性优势以及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是科技领军企业的必备特征。科技领军企业不能够止步于自身强大和科技领先,更要能够作为产业链的“链主”,主动承担起引领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带动所在行业“集体出海”共同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责任,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技术、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同、集成和赋能支持,尤其是通过重大应用场景、重大科技专项和参与共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来牵引完善创新链、激活各类创新要素,并为“专精特新”的产业链内中小创新型企业提供重要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跨越“首台套”的创新鸿沟提供应用场景和产业化平台,进而带动中国企业集群式崛起,为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由点到线及面的系统性支撑。
在产业标准、发明专利、自主品牌等方面居于同行业国际领先地位是科技领军企业从“大”到“强”再到“久”的重要创新绩效跃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视角下的科技领军企业,不但要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研发投入规模、市场表现、科技成果等“大”的特征,更要有研发投入密度高、高质量发明专利多、产业创新话语权大等“强”的表现,还需要拥有深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标准体系制定、培育系列自主创新品牌和输出中国特色科技创新管理模式等“久”的影响力。也即,科技领军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和主导性创新主体,需要在科技创新成效方面兼具雄厚的创新规模、良好的创新效益、优化的创新布局和持续引领国家科技创新、促进世界科技进步的能力和潜力。
科技领军企业的分类
对科技领军企业开展分类评价和培育的过程中,要统筹“四个面向”“五大领域”“两类需求”和“两个能力”。
第一,要瞄准“四个面向”进行分类评价和培育。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面向”指明了科技创新方向和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方向。能否坚持一个或多个“面向”,将其融入企业自身发展的长期愿景和使命并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有资格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视域下的科技领军企业的重要前提。
第二,要聚焦五大技术领域。科技领军企业作为中国企业参与科技强国建设和国际科技竞争的“国家队”,需要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以及未来产业技术,共五类技术领域,打基础、补短板,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