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新增确诊近2万人。
越南,新增确诊超1万人。
印尼,新增确诊超5000人。
……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东南亚地区肆虐,对人们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也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严重影响。
东南亚各国除了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外,也是全球制造业重要产业链之一。东南亚经济体生产活动受阻,相关产业影响几何?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当地中企感受如何?证券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据“越南网”报道,工人流失、订单流失、资本流失是越南南部制造业面临的三大危机。不稳定的疫情形势也使得不少国际投资者对越南业务采取观望态度。
“疫情非常糟糕,我们总共3000多万人口,但新增确诊病例2万例。”马来西亚华商李敏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疫情的肆虐也迫使东南亚多国企业将订单分流。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认为,中国在疫情中表现出优异管理能力,几乎是不可替代的。多家上市公司通过互动平台回应东南亚疫情影响,从相关回复情况看,总体疫情影响可控,未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越南经济增长神话被打破
“这次封城不一样,动真格了,路上执行封锁任务的都是荷枪实弹的军人。”一位在越南经商的中国商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正在遭受第四轮疫情袭击的越南,全国基本处于社会隔离状态。8月23日零时起,越南军队及公安部直属机动警察部队正式接管胡志明市全部312个防疫检查站,以保证防疫措施得到完全落实。
这场疫情,正在打破越南GDP连续多年增长的神话。河内、胡志明和南部等主要经济区大量企业长时间停工停产,直接导致企业现金流和收入来源断裂,包括中资企业在内的多国外资企业都受到严重冲击。作为越南经济火车头的胡志明,今年前7个月暂停营业的企业数量已达12071家,占越南全国暂停营业企业数量的30%,比2020年同期增长25.7%。据河内统计局数据,2021年1月1日至7月15日,暂停营业的企业有7400家,同比增长5%;完成解散程序的企业有1700家,同比增长22%。
作为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第三大鞋类产品生产国,越南的多家鞋服供应商工厂受疫情影响被迫停产。8月中旬,包括耐克、GAP等在内的超过80家美国服装和鞋类公司已经联名致信拜登,要求美国加快对越南的疫苗捐赠。为了降低疫情带来的供应风险,美国鞋类提供商沃尔弗林集团,已经将部分产能重新转回中国。
一家国际顶级体育品牌材料供应链的中国区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期越南疫情严重,公司已经动态地将订单分流到中国、柬埔寨、印尼等周边国家的工厂生产,有部分订单回流中国,但不会全部放到一个国家去生产。”
长期在东南亚从事贸易工作的吴先生告诉记者,相比印度,越南的产业链基础没有那么牢靠,企业来越南投资更多是相中了这里人工成本和效率,越南人口就那么多,潜在市场也就那么大,更多扮演代工的角色,一旦代工优势丧失,产业链会很快撤离。“但去印度投资不一样,目前某些行业国内市场已经饱和,而印度人口与中国相当,他们去印度很多是布局当地市场,目标更长远。”
“如果越南9月份还不能控制疫情的话,订单肯定会大量转移。”从事塑胶业务的李老板在中越两地都有工厂,目前越南工厂亏损较大,全靠东莞的工厂在撑着。他表示,当时是跟着重要客户产能迁移来到越南,客户因为贸易摩擦出口受阻,迁到越南生产。
但碰上疫情后,因为越南产能严重受限,今年以来大都是在中国加工后发过来,越南工厂只是做一下简单的组装,随着运费高企且运力紧张,综合下来成本远高过在国内生产。现在更是完全停工两三个月了,没有任何产出,但几百号人在工厂吃住,要发基本工资、交社保等等,压力颇大,令他萌生退意。
越南政府此前实行“三就地”模式(就地生产、就地用餐、就地住宿)防疫模式,众多小企业因达不到这一模式而停产停工。据报道,胡志明市约90%的制造纺织品、鞋类、箱包、电子产品和木制品的工厂因未能满足为工人提供现场住宿的要求而暂停运营。但是,能达到开工条件的大企业也为执行这一政策耗费大量成本,不堪重负。
英特尔越南公司的外联经理胡氏秋鸳,最近在胡志明市领导与外商企业见面会上表示,从7月15日至8月15日,英特尔越南公司花费了1400亿越南盾,约合4000万元人民币。如果继续按照目前的模式组织生产,费用开支将在此基础上翻倍。希望城市在9月15日之前解除隔离和封锁。
胡氏秋鸳说,越南革新开放30年,英特尔一直追随,并非常看重越南市场,但是如果疫情形势不改变,继续隔离封锁的话,英特尔不排除离开越南的可能。
捷普集团越南公司(Jabil)也表示,公司产能只维持在疫情前的30%,每月损失约合4亿元人民币。如果这种连续隔离封锁的状况不改变,越南想要留住外资是非常困难的,当前包括捷普公司在内的很多外资企业,已经开始将订单转到海外,例如中国。
美国-东盟商业联合会与越南美国商会的一份联合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在越美企手握巨额订单,而现在生产被迫停滞造成订单急剧流失。报告显示,这些企业正考虑缩减在越产能和资本投放,同时“不排除把越南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