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当下的政策关注点。“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齐头并进。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8月26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此前的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此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一行两会一局)亦召开专门会议,学习会议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监管部门不仅关注金融风险防范,而且可能还会在共同富裕的要求下配套出台相关金融政策。多个金融监管部门均表示,要把共同富裕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这意味着,除了财税政策推动外,金融政策也要适当发力。
对于金融风险防范,四部门有更具体的部署。据记者梳理,未来金融监管部门将关注高风险机构、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地方隐性债务、债券违约、跨境资本流动等金融风险。
避免“大水漫灌”造成贫富分化
韩文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等调节的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市场认为,促进共同富裕主要依靠财税改革来推动,但从一行两会一局的表态来看,金融政策也要发力。央行表示,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其他部门也有类似表态。
央行还具体指出,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合理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容易加剧贫富分化,因此“管住货币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显得尤为重要。其原因在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将直接刺激股市和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利于富裕群体的资产升值。但与此同时,降低了普通家庭银行存款的回报,从而加剧贫富差距。
在过去的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发达经济体加码QE,货币政策大幅放松。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总规模为7.41万亿美元,相比2019年末扩张3.2万亿美元。
同期,欧央行、日本央行分别扩张3.3万亿美元、1.5万亿美元。此轮扩张后,三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也超越了中国央行。中国央行方面,2020年末资产负债表规模为5.94万亿美元,相比2019年末扩张0.6万亿美元。
“量化宽松短期能平息金融市场动荡,但大规模的QE可能诱发金融机构新一轮道德风险,推动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加剧收入分配失衡的局面。”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称。
分析来看,中国仍是主要经济体中保持正常货币政策的经济体,降准降息均有空间,因此中国央行不需要以央行大规模扩表的方式投放流动性。而欧美日政策利率为零甚至采取负利率政策,只能通过资产购买等“非常规的货币政策”稳定经济。
诚如央行行长易纲2019年9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所言:“再过几年,如果哪个国家,特别是哪个主要经济体还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那么这样的经济体应当是全球经济的亮点,也应该是市场所羡慕的地方。”
对比看,正常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二是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稳定,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有效发挥。而中国正是如此,当前7天逆回购利率为2.2%,一年期MLF利率为2.95%,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稳定在5.9万亿美元左右。
易纲还表示,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的过程中,将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的空间。能够在正常的货币政策的空间中尽量长地延续正常的货币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是有利的。
货币金融的结构性任务
此外,货币金融政策将承担结构性任务。央行表示,继续扎实做好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提高金融支持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支持行业发展的协调性。
此前,统筹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主要是通过中央的转移支付实现。不过,近年来区域间的信贷资源却出现了巨大分化。中金公司的一份研报指出,从分省的贷款和社融数据来看,2018年以来流动性在省际层面出现了剧烈分化,2019年以来分化更加明显。无论是企业贷款还是居民贷款,都加速流向长三角、珠三角和东部沿海省市。
“部分地区经济下行与金融问题相互交织,经济金融循环不畅,信贷增长较为缓慢。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增加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
该报告披露,央行对10个信贷增长缓慢省份增加再贷款额度2000亿,引导10个省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区域内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领域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由于我国经济恢复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