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审批,触摸简政放权“天花板”;创新服务,为企业发展“搭跳板”;严肃问责,对营商不力“打手板”。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庆市以“三板”重塑营商新生态,瞄准“打造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之一”的目标,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
触摸简政放权“天花板”
2020年6月19日项目奠基,预计今年9月正式投产……谈起落户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时间表”,大庆海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义连连点赞。这个公司总部在江苏徐州,投资10亿元在大庆生产高性能聚丙烯等化工产品。
“对于企业而言,时间就是金钱,早一天投产就早一天有收益。”谢义说,由于东北地区冬天严寒漫长,企业施工期较短,大庆市政府推行“承诺即开工”,企业从提出申请到获得开工许可节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变化得益于大庆市抓服务、重提效,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中优化环境,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记者从大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自2019年9月起,大庆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一口办”“并联办”“一日结”“零成本”的改革举措,将登记注册、发票申领、公章刻制、社保登记和银行预约开户五个环节变为一个环节,纳入“一口办理”。大庆市还出台了《大庆市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推进方案》,目前已经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为0.5个工作日。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在市场主体中,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对于稳就业、提高市场活跃程度至关重要。大庆市将便民利企举措从小餐饮、小旅店等“六小”行业,延伸到日用超市、家居服务等“100小”行业,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同城通办,实现一次办成、一天拿证。
营商环境改善不断释放红利,给市场主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以前开个小餐馆手续很麻烦,现在审批一个多小时,当场拿证,一趟就全办完。”在大庆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记者遇见市民魏仁丰,他正筹备加盟一家品牌麻辣烫。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助下,魏仁丰按照清单提交材料,当场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
不动产登记“60分钟”出证,在社区可同步办理;针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推出企业开办“零成本”1日办结服务;在智能导办区,只需动动手指,办理事项所需材料便一目了然,避免“材料反复交,人员来回跑”。
大庆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刘冬莉说,简化程序、压缩时限、提升效能,彰显的是政府服务理念的深刻转变,折射出为民服务、为企“加油”的力度和温度。
为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大庆市拓展“一网四级”服务触角,将登记注册、环境影响评估等事项向县区集中,优抚低保、残疾补助等生活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拓展,大庆市90%以上事项实现“跑一次”,70%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办不见面”。
优化营商环境,要做好“加减法”,减掉的是时间、流程和材料,加上的是谋划、帮扶与新机。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大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2.4%、5.1%。2020年,大庆市开工建设重点项目511个、建成投用302个,全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9个、签约金额378亿元。
创新服务为企业“搭跳板”
大庆市政府研究室综合科科长李凤东现在有个新身份——海鼎科技公司的驻场专员。他每周两天在企业办公,及时将企业需求反馈给首席服务员,由首席服务员“派单”,协调市区各单位通力解决联合“办单”。前不久,企业用电问题就通过这一流程顺利解决。
从驻场专员到首席服务员,这是大庆市推进重点产业项目服务新举措,由市级领导担任首席服务员,设立驻场专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先行。大庆市创新推行项目承诺制、审批代办制、驻场服务制、集中会办制、领导包保制“五制”服务举措,实现企业点单、专员接单、首席派单、联合办单、企业评单“五单”闭环流程,从手续、审批、要素保障等多方面,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
在大庆市红岗区,“企业家沙龙”已经成为一张服务企业的名片。2019年7月,红岗区政府组织区检察院、营商局、工信局、应急管理局等单位,邀请辖区内7家企业,召开了第一期企业家沙龙,搭建起政企对接新平台。
在沙龙上,企业针对自身生产经营情况提出发展诉求,相关单位答疑、提出意见,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处理企业诉求,之后由营商部门跟踪督导进度,最终企业根据办理情况给予评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红岗区还将企业家沙龙搬上云端。
“企业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大庆市红岗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郭金杰说,企业家沙龙打开了民营企业的“心门”,经营烦恼、发展难题在这里得到有效解决。
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庆市创新融资服务,由政府主导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大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推进信用贷款“白名单”试点,“用数据换信用、用信用换贷款”,一系列“金融套餐”为企业发展注入活水。
为整合资源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大庆市红岗区与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天然气加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