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图谱: 8城入选企业过百,宁波超深圳位居第三
时间:2021-08-2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专精特新企业正被视为重要创新力量而备受关注。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此前不久,工信部公示了最新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有2930家企业入选。至此,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增加到接近5000家。这也被视为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队”。

一座城市专精特新企业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已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强弱的直观表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23个万亿GDP城市梳理发现,综合三批企业名单,北京、上海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各拥有264家和262家专精特新企业,遥遥领先于其他万亿GDP城市。

宁波、深圳分别以182家、170家排名第三、第四;天津和重庆两个直辖市也表现亮眼,分别以134家和123家位居第五、第六;成都、青岛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也超过百家。换言之,23个万亿GDP城市之中共有8个城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百家。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排名靠前的城市大多是创新创业的沃土,例如宁波和深圳的整体创新氛围就很突出,政府也在非常积极地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23城包揽四成入选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受重视程度和获支持力度正不断提升。

今年1月23日,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2021-2025年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专精特新企业?一般来说,这是指具有“主营业务专注专业、经营管理精细高效、产品服务独具特色、创新能力成果显著”发展特征的中小企业。浙商证券指出,当前,约九成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四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

“当前来看,制造业发展的特点是产业越来越细分,竞争度越来越高,技术门槛越来越高,一个企业可能只掌握某个核心技术,就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企业规模并不大,但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研发投入高,市场占有率高,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并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因此才能称为‘小巨人’。”朱明皓说。

朱明皓进一步指出,如果我国未来有一批在细分行业中排名全球前列的中小企业,意味着我国在多个细分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这对我国制造业将形成很强底层支撑,对我国缓解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建设制造强国有重要意义。

从23座万亿GDP城市来看,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梳理,23城三批共有2059家专精特新企业入选工信部名单,即占据全国入选企业总量的40%以上。这其中,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天津、重庆、成都、青岛、西安和广州的入选企业数量排名前10位。并且,作为非直辖市的宁波和深圳的表现相对突出。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精特新企业多反映出城市创新资源的集聚优势。从长三角看,浙江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最高省份,上海则是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宁波和上海的专精特新企业表现,跟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高度契合,上海创新资源丰富,而浙江正努力吸聚上海的资源转移。”

朱明皓此前对上海、宁波等地进行了调研,他发现,科创中心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分布高度重叠,一个地方如果具备创新土壤,就会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出现。

“以宁波为例,集聚了一大批零部件和新材料企业,很多企业规模并不大,但却是细分领域的龙头,哪怕只有一个产品,利润率也非常高,因为这些企业往往把产品做到极致,不愁卖。”朱明皓说。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专精特新企业表现突出,与其市场环境高度相关。此外,深圳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发达,并且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有相对周到的配套安排,包括融资便利、专利服务、管理咨询等,从而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林江认为,珠三角和长三角各具优势,长三角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更丰富,也为区域内城市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宁波等诸多长三角城市也充分获得来自上海的资源外溢和辐射;当前,珠三角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带动下,也正着力发挥广深两个核心城市在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

各地打出政策“组合拳”

分区域看,中西部城市方面,重庆、成都和西安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较多。其中,成都在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中上榜企业多达62家,这也使成都入选企业总量达到了110家。

林江认为,不少中西部城市的科研能力雄厚,如果善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项目等资源,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未来,中西部城市创新型中小企业突围是大概率事件。”

不单西部,当前地方政府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发展上都积极性十足,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