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业内认为,在疫情反复的影响下,下半年宏观政策需要继续加码,以对冲不确定性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本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着重强调了高质量发展下的共同富裕,从共同富裕的界定到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再到具体的收入分配调节方法都有了进一步的定调。不难看出,即使在短期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公平、安全、稳定的长远发展依然是决策层最为关注的主题。
短期不确定性因素叠加,被寄予厚望的消费还有哪些增长点?三次分配提出对收入分配有哪些补充作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如何对冲下半年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美联储7月会议依旧维持政策的相对鸽派,对全球市场有何影响?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
张明的主要观点:
应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缓解内需薄弱环节
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消费者信心预期
中国在三次分配方面有较大空间
对冲经济增速下滑央行可适度扩张货币政策
部分中小企业依然位于信贷政策之外应从量价两方向支持
上半年财政资源积累可为下半年扩张做准备
7月会议显示美联储对货币政策正常化依然审慎
中国央行政策可从防风险适当向稳增长切换
年内应在不同币种资产中做有机权衡
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缓解内需薄弱环节
第一财经:张老师好,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很多机构都预测今年的经济拉动主要靠消费,但我们看短期的因素,近期疫情的复燃和洪灾的影响,再加上相关的监管政策,可能会导致消费有一定程度的减弱,这种情况下,您认为还有什么能够继续去拉动消费的增长点?
张明:从去年疫情爆发之后到现在,消费的复苏其实一直比较缓慢。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这次疫情对中国的服务业行业冲击很大,而在服务业行业就业的很多都是中低收入的老百姓,所以这次疫情对中国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速造成了一个负向冲击。在他们的收入增速回归到疫情之前,整个消费的复苏会是比较慢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么财政政策就要进一步的增强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这种转移支付,那么货币政策也应该对中小企业进一步的降低融资成本,通过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这样的话才能够使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速未来尽快的恢复,这对消费进一步的复苏是有帮助的。
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消费者信心预期
第一财经:比如说您刚才提到老百姓可能更有存钱储蓄的意愿,他不愿意再去花钱了。另外服务业时开时关的这种情况在整体层面上对这个产业的恢复,都会造成影响,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张明:这些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为目前他们的确是遭遇冲击最大的两个群体。那么第二点其实也是要引导预期,这样的话对他们稳定信心,降低谨慎性的储蓄倾向,扩大消费是有帮助的。
中国在三次分配方面有较大空间
第一财经: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您之前的文章当中也提到了,我们要重点关注三次分配,所以能不能给我们来解释一下三次分配的意思是什么?它未来的意义是什么?
张明:初次分配指的是市场之间的分配,就是说在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然后居民政府企业各拿出多少,居民中的不同的群体大概是多少,那么再分配或者二次分配,就是指政府用自己的力量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再平衡,比如说用税收和转移支付,那么就可以使得高收入群体的收入部分向中低收入群体来转移,但是这是政府的力量。而三次分配其实讲的是自愿,高收入的企业或者高收入的个人,自愿通过捐赠的形式来把部分的收入转移给其他企业或者中低收入的家庭。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在三次分配在慈善捐赠方面的确是比较落后的。那么我看了一些数据,举个例子,最高的北欧国家,他们的捐赠能占到GDP10%左右,我看到中国大概去年确认大概占了GDP0.1%左右,是要显著的低于很多发达国家。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么我们的大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我们的富豪群体,那么未来的确是可以考虑,把自己的部分收入拿出来,拿来做公益事业,这样的话应该说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第一财经:这个捐赠是不是可以抵消一定的税费征缴?
张明:的确如此。在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慈善捐赠它能够发展的很快,其实是因为对慈善捐赠的支出,那么可以是免交比如说遗产税,可以免交其他一些税费,那么所以说其实大家都不是那个说我道德非常高尚,而是说这对我来讲,它也是一个合乎我的经济的成本收益核算的结果。所以中国未来想大力发展慈善捐赠事业,的确应该在税收方面给予一些优惠和调整。
对冲经济增速下滑央行可适度扩张货币政策
第一财经:我们再来看宏观货币政策,显然现在再去收紧或紧缩,已经不符合目前整体的情况了,之前降一次准是超出市场预期的。接下来您怎么来看货币政策还会继续去降息、降准吗?
张明:如果我们看今年7月份的宏观数据,那么我们会发现7月份的广义货币狭义货币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M2我们的社融的增量大概是过去20个月以来的一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