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国企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科技强国的“顶梁柱”,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结合自身职责定位,紧紧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主责主业、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和安全高质量发展等,努力强健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提升实体经济核心能力、链接实体经济发展断点、防范实体经济增长风险等,牢牢把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努力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牢牢把握主责主业强健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国企主责主业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国家安全等紧密相连,要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等,结合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范围,强健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一是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责主业。始终把聚焦主责主业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作为驱动改革发展的初心,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推动优势资源向重点领域集中,更好地履行好责任,完成历史使命。商业类国企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商业化运作,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承担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重大专项任务类国企,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为主要目标,突出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安全效益的有机统一。公益类国企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国企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主动围绕主责主业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二是推动高效体系运行主责主业。紧紧围绕主责主业,强化上下统一、左右协调的主责主业体系建设,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以全局的眼光审视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下大力气扫除发展“拦路虎”,探索把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善于运用市场化经营的方式,搭建运行高效的组织架构,推动资产、机构、人员、业务等资源高度融合、有效配置,为进一步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推动国企壮大发展建立高效的运行体系。
三是资本有进有退突出主责主业。紧紧围绕主责主业进一步做好推动布局优化工作,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突出主责主业,以做强做优做精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国企的龙头作用和规模优势、产业优势等,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责主业,拓宽国际化视野、提高国际化能力,加大并购、重组和专业化的整合力度,采取有效手段整合和利用优势资源,进一步提高发展主责主业效率、提升整体竞争力水平。按照聚焦主责主业的要求,坚决退出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剥离不良资产,全面清理非主营业务,加快推进非主业、非优势业务的剥离工作,积极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进一步突出主责主业。
牢牢把握科技创新
提升实体经济核心能力
国企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拥有雄厚的科研人才队伍和重要的科研基础设施等,要通过科技创新推进自立自强,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能力。
一是积极深化科技创新改革。顺应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国际潮流和大趋势,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阻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机制,进一步畅通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既要完善基础研究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突破原始创新“最初一公里”,又要积极推动政产学研用、大中小微企业有机结合,突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培育技术经纪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工作,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跟踪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加强前瞻性布局研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企业自筹、吸引社会等经费渠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占领技术制高点,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品,形成未来主导产业,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抓好重大创新载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重大平台载体建设,参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实现合作共赢。
三是努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和优势,运用市场化手段集聚高端领军人才,围绕科技创新布局,下大力气引进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技术的高科技领军人才。强化科技创新梯队建设,建立健全覆盖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应用等不同阶段的制度体系,高效推进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吸引科技创新政策、科技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平台向企业集成。
牢牢把握产业体系链接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