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周期"利率新框架:"跨周期调节"与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时间:2021-08-1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跨周期调节是在逆周期的基础上,加入了对中长期经济发展的考量,兼顾经济短期的周期性波动与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包含了防风险政策的跨周期调节并没有消灭经济周期,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经济的短周期下行压力,因此跨周期的政策设计更需要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拿捏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在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的情况下,政策或将逐渐回到宽信用、稳增长的轨道。

跨周期和逆周期有何不同?“跨周期调节”是“逆周期调节”的升级版,二者所表达的宏观调控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逆周期调节”更强调对经济的实时对冲,即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采取扩张性的宏观政策,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宏观政策。而“跨周期调节”是在“逆周期调节”的基础上,加入了对中长期经济发展的考量,兼顾经济短期的周期性波动与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眼光更加长远,政策更加灵活,增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精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相比于逆周期调节政策作用于总量的调节,跨周期调节更关注结构性问题,着重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发展的中长期优化。

单纯的逆周期或者中长期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路径较为清晰。

把跨周期调节对应到具体政策,可以将政策简单分为逆周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来看。单纯的中长期政策(如财政支持民生、货币支持实体)和逆周期政策(减税降费)对于经济的影响非常直接:中长期的政策能够改善经济结构,优化收入分配,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增大经济的α;逆周期政策有助于平抑经济波动,降低经济的β。二者都是推动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

跨周期调节的难点和核心在于如何把握“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平衡。

防范债务风险、金融风险本身是中长期问题,又与城投、地产高度耦合在一起,导致其同时具备周期性波动的特征。以城投为例,去年新冠疫情冲击下,逆周期调节的优先级明显提升,中长期缓解政府隐性债务压力的目标不得不退居其次。经历了半年多的逆周期调控之后,稳增长压力下降的同时,债务风险却进一步积累。随着中国经济显著修复,今年上半年广义财政再度把防风险目标放到首位。但是,约束地产和城投的政策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小微企业经营压力有所增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显著下滑,未来经济面临周期性的下行压力。

结论: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政策或将逐渐回到宽信用、稳增长的轨道。

包含了防风险政策的跨周期政策并没有消灭经济周期,防风险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的短周期下行压力,因此跨周期的政策设计需要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拿捏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从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再看,结构性压力和周期性压力并存,近期的几个重要会议再提跨周期,强调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形成“实物工作量”,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等等,预计“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权重或将重新拿捏。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