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两个季度,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强劲复苏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大宗商品、美股以及美元指数均走出了明显的上涨行情,国际原油、国内外有色金属、国内黑色系焦炭以及焦煤涨幅居前,以上行情的演绎基本验证了我们的判断:通胀风险成为现实,美联储暂难过早(今年9月以前)选择退出量化宽松。因此,大宗商品市场尤其是工业品原材料下半年仍以高位振荡为主,部分品种有再创新高的可能;而农产品价格仍以重心下移为主,风险资产的股指下半年逐渐具备增配的机会。但上周五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亮丽,将令美联储在未来加快缩表步伐,加上近期病毒变异以及疫情防控难度加大,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存潜在下行压力,高物价之下的需求明显受到抑制。另外,强势美元也令大宗商品承压。因此,我们预判三季度,大宗商品面临潜在调整压力,而风险资产的全球股指仍将维持高位振荡,国内股债双牛可能阶段性并存。
美国经济增长减速,中国经济平稳回落
由于疫情尚未消除,经济活动并没有完全恢复至疫情前。另外,美联储无限量QE加剧了商品市场的通胀,也抬升了原油价格以及运输成本,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球经济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6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指数为56.60%,较5月下降2.10个百分点;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55.50%,较5月下降0.50个百分点;摩根大通全球服务业PMI为57.50%,较5月下降2.10个百分点。以上制造业以及服务业PMI的走弱,正是经济复苏减弱的体现。
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出现分化,二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长12.17%,较一季度上升11.62个百分点;日本GDP同比增长-1.60%,较一季度下降0.50个百分点;欧元区GDP同比增长-1.30%,较一季度上升2.70个百分点;印度GDP同比增长1.64%,较一季度上升1.18个百分点。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0%,较一季度下降10.40个百分点。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0%,较6月下降0.50个百分点,为4月以来连续第4个月下降;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30%,较6月下降0.20个百分点,也是小幅回落。从7月制造业PMI的11个分项指数来看,除产成品库存、购进价格指数出现上升外,其他各分项指数环比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前景增长堪忧:虽然美国二季度GDP以及PMI仍然维持强劲增长态势,但涉及前景展望的相关指数初现疲态;6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指数下降0.60个百分点至60.60%,分项指数中,新订单、产出、就业指数分别下行1.00个百分点、上行2.30个百分点、下行1.00个百分点。6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服务业指数为60.10%,较上月下降3.90个百分点。分项指数中,商业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和就业指数分别下行5.80个百分点、下行1.80个百分点、下行6.00个百分点。
欧元区以及日本经济也是小幅趋弱:7月,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为62.60%,较6月下行0.80个百分点,制造业PMI连续13个月在扩张区域以上。6月,日本制造业PMI为52.40%,较5月下降0.60个百分点;7月服务业PMI为46.40%,较6月下行1.60个百分点。
新兴经济体PMI指数也大多数不同程度走低:6月,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56.40%、49.20%、48.10%、54.20%,较5月分别上升2.70个百分点、下降2.70个百分点、下降2.70个百分点、下降4.10个百分点;中国7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0.40,较6月下降0.50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上半年全球经济快速增长态势有所减弱,主要经济体第三季度明显放缓或者小幅下行。
通胀风险日益明显,消费需求受到压制
我们认为过去一年大宗商品的大幅上涨,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疫情的出现导致了全球货币政策重启大放水;二是疫情导致的隔离显著影响了工业品的生产,导致供应不足;三是原油价格上涨以及疫情防控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供求失衡加上投机资金对通胀的强烈预期将大宗商品置于“火药桶”上,很多商品一年内涨幅接近翻倍,但我们认为全球CPI、PPI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上涨以后,通胀风险明显抑制了消费需求,高估的商品泡沫面临刺破。
各主要经济体核心CPI显著抬升:6月,美国CPI上涨5.40%,较5月上升0.40个百分点;欧元区调和CPI同比上涨1.90%,较5月下降0.10个百分点;中国CPI同比上涨1.10%,较5月下降0.20个百分点;英国CPI同比上涨2.50%,较5月上升0.40个百分点;日本CPI同比上升0.20%,较5月上升0.30个百分点;印度5月CPI同比上涨4.87%,较5月下降0.48个百分点。
事物总有两面性,通胀推升物价,而过高的物价明显抑制潜在消费需求。我们看到,截至7月29日,花旗美国经济意外指数、欧洲经济意外指数和中国经济意外指数分别为下降19.00、上升45.40和下降41.40。6月美国核心PCE同比上升3.54%,较5月上升0.10个百分点;而同期公布的6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1.20,较5月下降4.30。6月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不变价季调同比增长9.18%,较5月下降5.84个百分点。物价大幅走高抑制消费需求得到很好佐证。
欧元区和日本表现情况也是消费意愿下降:19国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4.40,较5月上升1.10;欧元区5月零售销售指数同比上升9.00%,较4月走低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