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7月社融数据整体偏低。社融增量1.06万亿元,同比少增6328亿元。社融存量增速为10.7%,较6月放缓0.3个点。人民币贷款1.08万亿元,同比多增873亿元,但扣除掉对构成主要贡献的金融部门贷款(非银贷款)后,对实体部门贷款(社融口径)为8391亿元,同比亦少增1830亿元。
7月社融新增1.06万亿元,低于wind统计的市场预期,同比少增6328亿元。在较低的社融增速影响下,社融存量增速从11%放缓至10.7%。
人民币贷款虽然有1.08万亿元的新增量,同比多增873亿元,但其主要贡献项是对金融部门贷款,非银贷款当月新增1774亿元,同比多增2044亿元。扣减掉对金融部门贷款后,对实体部门的人民币贷款增量为8391亿元,同比少增1830亿元,对社融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拖累。
其他分项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2316亿元,同比少增1186亿元;政府债券新增1820亿元,同比少增3639亿元,也对社融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拖累。
首先说贷款部分,实体贷款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则7月历来是信贷季节性低点;二则区域疫情、暴雨洪涝、限产限电对实体供给端带来外生冲击,进而使实体对短期流动性资金的需求减弱;三则和金融政策趋严有关,在部分一二线城市房贷利率上调、购房条件收紧、监管对经营贷保持高压的背景下,单居民贷款部分就同比少增3518亿。
7月较低的信贷有季节性因素在发挥作用。每年的7月都是信贷淡月,银行为在6月冲量满足考核要求,为消耗大量的信贷项目储备,同时会有较多短期贷款,这些短期贷款期限极短,会在7月大量到期,因此7月企业短期贷款往往负增较多,拖累信贷表现。
从分项看,企业部门短期贷款新增-2577亿元,同比少增156亿元,可能有三个因素在发挥作用。一是上述所说,6月冲量的短期贷款大量到期;二是7月限产限电,部门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对短期流动性的需求减弱;三是企业盈利转好,经营现金流转好后,企业对短期融资的需求会自然减弱。
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4937亿元,是今年以来的新低,也是今年以来首次同比少增,我们理解暴雨洪涝灾害可能使部分项目的开工施工受到影响,基建融资需求在隐性债务管控偏严背景下也受到更强的压制。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7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趋于回落。
居民部门短期贷款新增85亿元,同比少增1425亿元。一方面可能是监管严查经营贷的后续影响;另一方面可能也与区域疫情和暴雨洪涝灾害对消费场景形成了约束,借贷消费受到影响有关。
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3974亿元,同比少增2093亿元。这一方面是房贷利率进一步上调,购房条件收紧,销售受到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监管严打经营贷,中长期经营贷减少较多。从2019年至今的贷款数据来看,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量其实并没有明显增加,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增量可能较多都是非住房贷款,如中长期经营贷、消费贷等,在政策偏严的背景下,这部分居民贷款也受到影响。
信贷结构也有所变差,票据融资明显多增,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年内首次同比少增。从供给端来看,这一结构意味着信贷额度相对充裕,银行在表内信贷投向受到限制后,选择用票据冲抵信贷额度;关键是对需求端的理解,除了前文阐述的经济短期供给冲击之外,我们猜测可能和政府隐性债务管控偏严,基建相关的长期项目融资需求表达受限有关,即在化解隐性债务的政策环境下,金融机构对城投新增融资与存量债务续作的意愿可能受到影响,或者进入政策观察期。
7月的贷款结构相较前几个月有所恶化,票据融资和非银贷款多增明显,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则回落较多,同比首次少增。
如何看待这种结构的恶化?
一方面,这一结构表现和供给端因素有关。央行信用政策宽松,信贷额度比较充裕,但表内信贷受到较大约束,银行为了冲抵信贷额度,选择用票据和非银贷款来冲量。
另一方面,需求端可能也出现了边际上的变化,基建领域的融资需求可能因为疫情、极端天气的扰动,以及隐性债务管控偏严受到压制。后续是否会趋势延续仍待进一步观察。从目前企业盈利和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来看,制造业企业的资本开支应该也还有一定的韧性,这个对中长期融资也会形成一定的支撑。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2316亿元,主要原因是银行为冲抵信贷额度发力票据业务,企业由于票据融资利率较低具有较强的票据融资意愿,较多的票据被贴现至表内,留存在表外未贴现的规模较少;委托贷款增量止住了连续3个月的恶化,本月环比与同比均改善,未来可能会继续保持在稳态水平;信托贷款增量本月新增-1571亿元,从到期规模偏低来看,主要是新发信托贷款较低,可能同样与同期对隐性债务管控趋严有关。
三项表外业务在7月的表现分化。
委托贷款新增-151亿元,止住了连续3个月的恶化趋势,同比也小幅增加,在监管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能会继续保持在稳态水平。
信托贷款新增-1571亿元,同比少增204亿元。考虑到7月信托计划到期规模偏低,信贷贷款到期可能并不高,新增(净融资)偏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银保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