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宏观: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看点
时间:2021-08-11 00:00:00来自:广发证券字号:T  T

报告摘要:

在对经济评估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延续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的精神,关键表述较一季度来说变化不大。对经济均定调为“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以及“不稳固、不均衡”。这一定调意味着货币政策保留预调微调弹性,但并未全面转为稳增长。从细节看,“稳中加固”一词删除,增加“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正视困难”,对经济似乎较一季度更谨慎一点;但这种变化并不算显著。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经济基本面的判断和7月末的下半年工作会议总体一致,认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但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这一定调意味着货币政策目前尚未完全转向稳增长,更多是预调微调,采用结构性工具来推动经济均衡稳固。

在细节上,央行二季度货政报告较一季度,删除了类似稳中加固,积极因素增多等说法,认为未来经济可能出现更多的挑战,如出口受高基数影响增速可能放缓,部分领域投资增长偏弱,餐饮旅游等接触型消费尚未完全修复等。对基本面的表述似乎更谨慎一些,但大基调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种细微变化并不算显著。

对于通胀,央行和前期观点一致,认为国内通胀“压力可控”,PPI走高大概率是阶段性,未来会趋于回落,碳排放成本显性化对中长期物价有推升作用,但会被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生产率下降所抵消,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我们知道,每次专栏都是特别重要的内容,这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栏一“货币与通胀的关系”,央行分析了2008年危机后和2020年危机后欧美货币政策的区别,前者实际上增加的只是基础货币而非广义货币供应,因此没有带来通胀;后者增加的是广义货币,因此带来了通胀。央行的结论是货币与通胀的关系没有变化,货币超发必然导致通胀,稳住通胀的关键还是要管住货币。央行进一步指出,下一步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坚持央行和财政两个“钱袋子”定位,从根本上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从这份专栏传递的信息看,央行对货币过度宽松还是比较警惕的。

对于国内通胀,央行表述和一季度基本相似,认为总体压力可控,未来也不存在长期通胀与通缩基础。

短期“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低基数等因素影响,PPI涨幅有所扩大,对此宜客观、历史看待。一方面,这是去年低基数上的高读数,对此可以用去年、今年和明年连续三年的整体视角来观察PPI的变化;另一方面,PPI本身波动相对较大,在数月内阶段性下探或冲高的现象也并不少见。总体看,我国PPI走高大概率是阶段性的,短期内可能维持相对高位,随着基数效应消退和全球生产供给恢复,未来PPI有望趋于回落”。

中长期,“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人口老龄化会抑制通胀,碳排放成本显性化会一定程度推升物价,相互对冲,整体上有利于稳定物价”。

此外,央行还在专栏一特别强调了货币和通胀的关系,对比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和2020年疫情冲击下货币政策的区别,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通胀之所以没有起来,是因为货币政策宽松增加的是基础货币,而2020年货币宽松和财政配合,增加的是广义货币。广义货币和通胀的关系更密切,广义货币超发必然会带来高通胀。要稳住通胀,必须要管好货币。

在此基础上,央行指出,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坚持央行和财政两个“钱袋子”定位,从根本上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在对流动性的要求上,央行表述与一季度报告及前期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精神一致,均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大的基调并无变化。细节上有三点不同。一是新增“健全中央银行调节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二是将“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波动”表述改为“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上下波动”;三是新增“加强对财政收支、政府债券发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等不确定性因素的监测分析,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其中第三点值得注意,对央行来说,下半年一是会关注财政落地带给狭义流动性的影响,二是会关注海外货币政策的或有退出带给国内流动性的影响。

关于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央行二季度货政报告的表述与一季度以及7月末召开的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基本一致,都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管好总闸门。

但在细节上,有三处增减。

第一,新增“健全中央银行调节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这一表述具体指向为何,现在能见度还偏低,还需要更多的细节;

第二,将“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波动”改为“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上下波动”。这种表述的更改,可能指向的是资金利率的波动性增加,上半年市场利率基本在政策利率下方,改为上下波动,可能意味着下半年市场利率不会是单边的处于下方。但也可能不具有政策意义,在此前央行曾将“保持在政策利率附近”

更改为“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被市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