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出口增速有所下行,但韧性仍存。据海关总署,我国7月出口同比增长19.3%,较6月大幅回落,两年复合增速12.9%,较6月回落2.2个百分点。7月进口同比增28.1%,较6月继续回落,两年复合增速12.8%,较6月回落6.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7月贸易顺差有所扩大,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幅有所收窄。从出口来看,7月出口的基数较六月有所抬升,故虽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实际出口额和上月变化不大。进口来看,7月我国内需偏弱,进口出现下滑,但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对进口仍形成一定支撑。未来随着基数继续抬升,出口增速大概率延续回落,但韧性仍存。但近期疫情防控加强影响下,未来我国内需或有所放缓,消费进口增速或承压,叠加大宗商品价格涨势趋缓,预计后续我国进口同比增速小幅承压。
北京明确5月31日后按规生育三孩,享额外生育奖励假30日。8月4日,援引市卫健委消息称:北京明确5月31日后按规生育三孩,享额外生育奖励假30日,其配偶享受陪产假15天。女职工经所在组织同意,可再增加假期一至三个月。此外,目前多地都在落实支持三孩生育政策,涉及以下领域。
1)完善生育津补贴制度。如四川省攀枝花市7月28日发布新政,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至幼儿三周岁为。2)托育服务市场需求大,支持普惠托育机构建设。比如江苏省淮安市今年围绕新增10个以上0-3岁普惠托育机构、500个以上普惠托位目标任务。从生育率看,2013年12月,中国实施二孩政策,生育率有小幅上升,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2010年相比,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比重回升,表明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虽生育率2017年后小幅回落,但随着国家各项鼓励生育配套政策推进,未来育孩政策着力点或在于减轻生育养育成本,减缓群众焦虑,后续我国生育率有望得到提升。可持续关注三胎相关板块。
7月财新服务业PMI发布录得54.9优于预期。7月财新服务业PMI发布录得54.9优于预期。较6月的14个月低点大幅上升4.6个百分点,或由暑期来临叠加前期珠三角疫情告一段落释放服务业需求所致。而此前公布的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下降1个百分点至50.3,为2020年5月以来最低。
财新服务业PMI的强劲增长抵消制造业PMI放缓的拖累,7月财新综合PMI录得53.1,较6月回升2.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7月服务业PMI处扩张区间,由于数据统计区间时期介于珠三角疫情结束之后和长三角疫情相对加重之前,故需求端表现较为景气,但近期长三角等局部地区的疫情或对服务业形成一定压力,预计后续经济扩张力度会有所缓和。而7月制造业PMI虽仍处扩张区间,但由于成本端原材料价格仍处高位,扩张速度略显疲软。但我国局部地区疫情或总体可控,预计未来经济总体相对稳定,但有一定压力。
本周大盘震荡上行。盘面上看,国防军工、汽车和机械设备板块涨幅居前;钢铁、传媒和电子板块跌幅居前。后市来看,医美、教育与短视频平台型互联网等长期高利润增长且存在垄断性质的行业或承压。中期一方面继续看好中国制造相关的硬科技板块,短期或有调整需求,但随大盘β调整后或迎布局机会。
另一方面,消费与食品等下游需求板块经过大幅的调整,估值回落至合理区间,也可适当均衡布局。
全球周新增病例增速继续抬升。截至8月7日当周,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202,935,612例,较上周新增4,416,999例,周环比增279,681例。
本周定增项目新增证监会核准4家,发审委通过2家,股东大会通过3家,董事会预案5家。截止本周五,定价方式为竞价的增发预案:证监会核准182家,发审委通过24家,股东大会通过174家,董事会预案6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