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财政政策后置需要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
时间:2021-08-0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今年上半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1.8%,支出增长4.5%;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24.1%,支出减少7.8%;公共财政收支与政府性基金收支合计赤字7181亿元,相当于同期年化名义GDP的1.3%,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这显示,上半年财政对经济恢复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可见,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是跨周期调节的关键,而这需要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

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将是下阶段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

市场普遍解读,上半年财政支持力度不如预期,主要是因为外需表现强劲,财政政策有意后置,为下半年内需接棒留有余地。如果市场猜测正确的话,那么,现在这种迫切性已经开始凸显。

尽管当前外贸出口增长依然强劲,但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已经减弱。今年一二季度,外需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4和0.8个百分点,二季度较一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9%,较一季度上升了4.9个百分点。但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看,消费较投资回落更多,分别下降2.0和1.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也印证了投资恢复好于消费的情况。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两年复合平均增长4.5%,较一季度增速快1.8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增速慢1.3个百分点,但缺口较一季度收敛了2.3个百分点;社零总额两年复合平均增长4.4%,较一季度增速快0.2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增速慢4.0个百分点,缺口较一季度仅收敛了0.1个百分点。

相对而言,投资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关联性较高,属于集中决策,组织动员较为容易;消费属于分散决策,组织动员较为困难。故面对外需拉动作用减弱,下一步稳增长的关键在于扩大有效投资,尤其是考虑到近期国内疫情反弹,将继续抑制服务业和消费复苏。

财政政策促投资是“两手抓”。一方面,通过减税降费,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加政府资本性支出,推进重大项目工程建设。

今年,财政在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税收减免和抵扣力度,调动了民间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积极性。上半年,民间投资两年复合平均增速较2019年同期低了2.3个百分点,但较一季度缺口收敛了3.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较2019年同期低了0.4个百分点,但较一季度缺口收敛了5.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较2019年同期高出3.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高出6.7个百分点。下一步,要进一步优化和落实前述减税降费政策,提升政策实施效果。

今年上半年,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两年复合平均增长分别为3.5%和8.3%,较2019年同期增速分别上升0.5和回落2.6个百分点。显然,坚持“房住不炒”,基本排除了房地产开发促投资的政策选项。而基建投资增速虽略高于疫情前的水平,却远低于2015至2018年同期平均增速14.9%,仍有提升空间。

财政部7月20日发布上半年财政收支状况时披露,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项目都已被纳入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财政部还表示,将继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发挥政府规范举债对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促进作用:一是会同发改委加强对地方申报专项债券项目的把关,要求各地围绕国家确定的重点领域和重大战略做好项目储备,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建设,明确不安排租赁住房建设以外的土地储备项目,不安排一般房地产和产业项目;二是通过完善信息化手段,对专项债券项目实行穿透式监测;三是强化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四是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

密切关注财政政策后置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根据市场统计数据,截至8月1日,今年累计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13546亿元。如果要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意味着后5个月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要大大加快。若完成剩余专项债发行额度,每月平均新增发行约4600亿元,较前7个月月均新增发行1649亿元高出1.37倍。

今年上半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4.7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3.09万亿元。其中,企业和政府债券融资少增,分别贡献了社融少增额的59.4%和43.5%,是社融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而政府债券融资少增,又是因为中央政府减少了1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推进缓慢。财政部解释后者主要是因为专项债券恢复常态化管理,适当放宽了地方发行时间要求,这样既不会影响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也可以避免资金闲置。

去年,财政货币政策出现严重错位。货币超级宽松主要在前4个月,5月份以来疫情应对的阶段性货币政策到期自然退出。而特别国债发行主要在5月底“两会”召开以后,后8个月月均新增国债托管量4784亿元,较前4个月月均规模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