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新势力崛起:山西、云南出口“井喷”。
自去年6月份起,我国外贸进出口已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7.1%。截至目前,31个省区市全部公布了上半年外贸数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外贸总额均超过万亿元。其中,粤苏浙三地外贸总额继续领跑全国,三省出口额占了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
而从增速看,中西部地区表现亮眼。全国31个省区市中,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共有18个,中西部省份占了12个席位,东部省份仅海南、山东、福建、浙江、吉林与河北6省上榜。尤其是山西、云南出口增速领先暴涨,分别增长120.2%与116.8%。
在受访专家看来,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虽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出口增势迅猛,大超预期,主要是受海外市场需求复苏影响,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国家因疫情困扰停工停产,纺织服装贸易订单回流我国;同时,受订单集聚、大宗商品涨价等因素影响,进口也实现同比增长25.9%。
粤苏浙领跑,
18地增速高于全国
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福建和北京7省市对外贸易总额合计占全国八成,接近13.62万亿元。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外贸总额均超过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粤苏浙三省在外贸总额上已持续多年领跑全国。今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8万亿元,排名第一,其次为江苏、浙江,外贸进出口总值分别为2.39万亿元、1.92万亿元。
但从具体数据看,广东相较江苏的规模优势在逐渐扩大,而浙江相较江苏的差距也在缩小。今年上半年,广东出口总额为22993亿元、江苏省为14812亿元,广东出口规模领先江苏达8000亿元;而2020年上半年,广东出口规模仅领先江苏约6000亿元。
在粤苏浙三省中,浙江省出口增速最快,也是三省中唯一超过全国同比增速平均水平的省份。今年上半年,浙江出口总额达13829亿元,落后江苏出口总额仅1000亿元左右,该差距相较2020年上半年已逐渐缩小。
尤其是,浙江上半年外贸同比增速实现了11年以来最高,对全国进出口和出口增长贡献率均居各省份第二位。虽然浙江的出口额仅排名全国第三,但在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顺差已经达到8450亿元,高于广东省的7970亿元,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江苏近年来在外贸进出口方面承压较大,前有广东快速发展、后有浙江一路猛追。“今年受疫情影响,国际上很多纺织鞋服订单回流国内,承接能力最强的当属广东。而江苏外贸企业大多从事电子芯片、医疗器械等,并没有很好地承接住国际回流的生活必需品类订单。”
而对于浙江近年来在外贸上的发展之势,白明认为,一是浙江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处于全国前列,二是新增自贸区对全省外贸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自贸区(宁波、杭州、义乌)通过联动创新区,与上海等自贸区共同打造浙沪自贸试验区共建一体化市场,释放了更大的发展动能。”白明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梳理发现,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共有18个,中西部省份占了12个席位,东部省份仅海南、山东、福建、浙江、吉林与河北6省上榜。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认为,中西部地区近年来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方面表现突出,这得益于中西部地区受疫情影响较东部地区小,在复工复产上响应迅速;除此之外,中西部地区在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倡议中,凭借中欧班列和政策加持,实现了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
白明也认为,中西部地区的综合优势越来越明显,包括技术、管理水平等都在提高,加上劳动力成本低,产业转移有了相当的竞争优势。“虽然中西部地区省份发展不如东部,但成都、西安、郑州等省会城市首位度相对较高,竞争优势明显。”白明说。
外贸新势力崛起:
山西、云南出口“井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当前的外贸发展出现了一个显著特点,即外贸新势力正快速崛起。
此前由于临港物流便利、产业基础好,广东、江苏与浙江三省承包了中国外贸的半壁江山。以出口为例,上半年三省的出口总值分别为22993亿元、14812亿元与13829亿元,三省出口额占了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
但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RCEP协定等带动下,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的外贸都迎来了高速发展,也带动中国实现了亮眼的进出口数据。
近年来,四川、河南、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在我国的对外货物贸易出口的比重也持续扩大。尤其在今年上半年,山西、贵州、河南与云南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实现108.4%、69.7%、60%与58.4%。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在对外贸易领域存在感偏低、规模较小的山西、云南,在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20.2%与116.8%,出现了井喷之势。
以山西为例,其今年上半年进出口稳步增长108.4%,增幅居全国第三。其中,出口68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