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着》第三篇:财政开始平滑发力 基建投资如何演绎
时间:2021-08-04 00:00:00来自:光大证券字号:T  T

核心观点: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释放出经济恢复尚不均衡、未来财政更加积极的信号,我们预计下半年财政将进入平滑发力期,重心转向稳增长,为明年二十大保驾护航。

 

财政的平滑发力,意味着年内专项债的加快发行,以及明年专项债额度的提前下达,下半年预留的财政空间也将积极发力,平滑经济波动。随着后续专项债发行提速,加之“十四五”重大项目的推进,预计支撑下半年基建投资持续反弹。

 

下半年财政政策进入平滑发力期,重心转向稳增长。

 

7月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恢复节奏的态度趋于谨慎,释放出财政更加积极发力的信号,未来工作重点将落在对冲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经济压力上。后置的财政发力有望持续至明年,平滑经济波动,发挥稳增长效力,为明年二十大保驾护航。

 

财政政策如何实现平滑发力?

 

第一,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额度将发行完毕,发行窗口延长至四季度。我们预计三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1.5万亿,剩余近1万亿额度将预留至四季度使用。

 

第二,今年12月可能提前下达2022年的专项债发行额度。同时,今年下半年将提前准备明年的落地项目,以实现专项债券早发行、早使用、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的目标。

 

第三,下半年财政空间预留充足,将积极发力,平滑经济波动。相较于2020年,政府性基金收支结余较多、公共财政支出进度低于计划的情况在今年将出现明显缓和。

 

“开正门堵偏门”背景下,专项债成为驱动基建投资的关键变量。

 

从资金视角看,2017年以来,非标融资压降、城投债借新还旧比重上升,导致投向基建的自筹资金大幅收缩;其次,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日益增大,预算内资金对基建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减弱;此外,国内贷款方面,受限于信用扩张的放缓、城投监管的趋严,贷款端提供的增量也相对有限。与此同时,为托底基建投资,政府通过适度增加专项债额度,赋予地方政府合理的举债途径。专项债发行规模的扩大,成为基建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

 

随着5月以来专项债发行逐步进入正轨,6月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如期反弹。

 

我们从今年5月23日就开始预判6月基建投资回暖反弹(详见2021年5月23日《如何看待年内基建投资?》;2021年6月1日《建筑业重返高景气,基建投资反弹在即》)。

 

从专项债发行进度和投向来看,下半年基建投资反弹有望延续。

 

一是,预计下半年专项债发行规模远高于去年同期,四季度增量贡献明显。预计今年三、四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多增近4000亿元、7000亿元。

 

二是,预计下半年专项债投向基建比重高于去年同期。一方面,棚改工作步入收尾期,今年以来对基建的分流效应逐步减弱。今年1-7月,专项债中投向棚改比重为15%,低于去年下半年的33%。另一方面,随着“十四五”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工,也将进一步支撑专项债流向基建领域。今年1-7月,专项债投向基建领域占比超过50%,高于去年下半年同期水平(44%)。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