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PMI生产、需求均走弱,其中有极端天气、限电等短期因素扰动,基建亦尚未明显发力,未来经济回落斜率应较温和。小企业加速下行,不均衡特征有所加剧,政策助力实体经济将更加积极。
摘要:
7月制造业PMI较6月回落0.5个百分点到50.4%,连续17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其中生产和需求端均有所放缓,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反弹。从季节性角度来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均弱于季节性均值:
1)供需放缓,两者均弱于季节性,异常天气、缺芯、限电等因素对供需扩张带来抑制。
2)价格涨幅回升,但原材料价格回升小于出厂价格,保供稳价取得初步效果。
3)原材料、采购量库存回落,库存回升。原材料库存指数47.7%,较6月回落0.3个点。产成品库存指数47.6%,回升0.5个点,采购量下降0.9个点至50.8%。
4)细分行业中,6月绝对值最高的3个行业通信设备、医药制造、金属制品,环比改善最好的3个行业为金属制品、有色冶炼、通信设备,从三月均同比来看,最好的3个行业为纺织服装、医药制造、通信设备。
7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3%,较6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主要拖累来自建筑业,建筑业新订单弱于季节性。地产维持韧性,基建投资反弹有限,服务业在暑期带动下回升。
7月PMI数据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小企业进一步下行,对于小企业下行我们发现三大特征。
其一是生产下行幅度更强。一方面生产超季节性下行幅度明显强于需求,另一方面小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幅度明显强于大中型企业,原因可能是在环保限产措施收紧、供应链紧张背景下,小企业受抑制更明显;
其二是小企业受出口订单下行更加明显,拖累整体新出口订单。对于需求端下行,小企业超季节性下行幅度远远超过其他类型企业,对本月出口订单下行造成拖累。分行业来看,石油加工、金属制品、纺织服装下行明显,其中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出口明显下行可能对小企业影响较大;
其三是成本端也有压力,涨价集中在上游,小企业成本端压力滞后于大中型企业,警惕后面逐步传导对小企业压力进一步加大。2021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于出厂价格,6、7月份虽有所缓解,不过还是对企业利润存在侵蚀,因此3月份开始的BCI指数下行,销售分项下行幅度明显超过利润分项。对比来看,小企业暂时影响程度还小于大中型企业,数据上小企业原材料价格与出厂价格之差是持续小于大中型企业的。这可能与小企业相对更多地集中在中下游有关,导致目前压力还未完全暴露,但是要警惕后续价格向下游传导过程中,小企业压力会进一步加大,那么降低小企业融资成本的诉求也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