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财政货币政策重在出效自主
时间:2021-07-31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民生得到有效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本次会议删除了4月30日政治局会议“稳增长压力比较小的窗口期”的表述,保持了“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变,并重提宏观政策做好跨周期调节,强调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尽快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大技改投资。

不少分析指出,本次会议强调“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删除“稳增长压力比较小的窗口期”的提法,说明政治局对下半年经济复苏的态度趋于谨慎,宏观政策更加注重衔接,而不会仓促出手、大开大合。政策评估期也将从短期扩展为中长期,确保经济在中长期之内运行在合理区间。

强调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

7月下旬年中政治局会议承上启下,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以来,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民生得到有效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本次会议删掉了4月30日政治局会议中“稳增长压力比较小的窗口期”的提法,但突出了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说明在全球疫情持续演变的大背景下,政治局对经济恢复节奏的态度趋于谨慎,下一步推动结构性改革的步伐可能放缓。

会议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要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7月12日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曾提及“周期性风险”。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张晓晶认为,实现跨周期调节包括宏观政策保持可持续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宏观调控全过程,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实施跨期预算平衡机制。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对记者表示,会议明确“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意味着政策更加注重衔接,而不会仓促出手、大开大合。政策评估期也将从短期扩展为中长期,确保经济在中长期之内运行在合理区间。

为了助力“专精特新”,过去两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优化顶层设计,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改革、深市主板和中小板合并、转板制度出炉等一系列重要举措,让多层次资本市场补齐短板,逐步实现协同互补、错位发展,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

财政政策重在“出效”

不同于前次政治局会议“落实落细”的表述,本次政治局会议在财政政策方面,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并要求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对记者表示,本次政治局会议在财政政策上的表述任重而道远。所谓“提升政策效能”,就是进一步强调在施策上要提质增效,这是对一个国家的财政治理能力最高的要求,即少花钱多办事。

施正文指出,由于上半年公共财政支出进度、地方债发行进度较为缓慢,因此本次会议提出了要看到实物工作量的要求,所谓“今年底明年初”实际上就是指下半年需要形成有效支出,支出需要落实落地。这也是要求下半年要提升政策效能,较慢的进度意味着必须提升效率才能尽快将财政资金“花”出去。

此外,会议还要求,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施正文对此表示,下半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化解工作将更注重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问责,通过加强问责机制来做好下半年财政防风险工作。

高瑞东表示,财政政策方面,本次会议着墨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希望利用财政资金平滑经济节奏,进而平滑总需求。得益于低基数效应和持续向好的出口,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整体较快。在此背景下,通过后移财政政策的发力期,不仅能够避免上半年经济过热,而且能够有效支撑下半年的总需求。又因为今年上半年的高基数,会拖累明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因此,四季度之后财政也要持续加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因此,预计今年12月可能提前下达2022年的专项债发行额度。这也是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这一政策表态的要义所在。

缘何强调增强

宏观政策自主性?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施策,本次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

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两大“抓手”之一,货币政策自去年5月以来逐步回归正常化,并维持稳健基调。今年下半年,鉴于会议所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中国央行前瞻性地于本月实施全面降准以提前应对,近两个工作日,央行有加量逆回购投放稳定跨月资金需求。不少分析指出,这些举动说明下半年货币政策环境有望维持结构性宽松。

兴业研究研报认为,7月15日降准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