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到来之际,各部委近期陆续召开年中工作会议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央行对于下半年重点工作有了不少新提法。
7月31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近日,人民银行召开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上半年人民银行系统各项工作,明确下半年重点任务。
会议从稳健货币政策、绿色金融体系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宏观审慎管理工作、国际宏观政策协调、重点领域金融改革、平台企业监管和严打虚拟货币非法活动,以及金融立法等八个方面总结上半年的工作成果。同时,上述八大重点领域还将继续是下半年央行的工作重点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针对下半年重点工作的部署中,有了不少新提法,包括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推动做好重点省份高风险机构数量压降工作、确保平台企业“按时保质落实整改”等。同时,会议还“预告”了下半年会出台的多项重点政策或法规,包括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适时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推动出台《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等。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两大新进展惹关注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符合预期,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深化重点领域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加强人民银行系统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
其中,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合理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让利实体企业成效巩固。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持续优化。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总结上半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时,会议透露两大最新重要信息:
一是9家“明天系”金融机构清产核资全部完成。
2021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决定延长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险、新时代信托、新华信托六家机构接管期限一年,自2021年7月17日起至2022年7月16日止。同日,证监会发布公告,决定延长新时代证券、国盛证券和国盛期货的接管期限一年,时间同上。
9家“明天系”金融机构被延长接管期后,相关风险处置工作继续进行,按照央行最新透露的消息,目前这九家工作已全部完成清产核资。
二是国务院金融委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问责办法、债券市场“逃废债”等重大违法违规事件通报制度落地。
央行行长易纲、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去年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的署名文章中,均阐述过健全金融风险问责机制的政策思路。其中,易纲表示,要建立权威高效的重大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在股东、债权人等依法合规承担损失的前提下,发挥好存款保险基金的处置平台作用。中央银行依法履行好最后贷款人职责。要严肃市场纪律,对重大金融风险形成进行问责,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承担责任。
自去年底债券市场再度爆发违约事件后,防范债券市场“逃废债”问题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此次金融委落地重大金融风险问责和债市“逃废债”通报制度,将有利于及时处置金融风险,防范局部金融风险的暴露波及到更大范围。
此外,规范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和严打虚拟货币也是上半年央行的一大工作重点,会议指出,上半年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决策部署,约谈从事金融业务的头部平台企业,督促其全面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关要求,深入开展自查和整改。
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
对于下半年的工作规划,重点依然是围绕货币政策、绿色金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宏观审慎管理、金融改革与开放、平台企业监管、严打虚拟货币交易、金融服务和管理等几方面展开。
具体来说,坚持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把握好政策实施的节奏和力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在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方面,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日前透露,正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碳减排支持工具是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做到“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确保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可操作”,即明确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可计算”,即金融机构可计算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并将碳减排信息对外披露,接受社会监督。“可验证”,即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验证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