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全面代管西咸新区 西咸一体化20年"长跑"步入下一程
时间:2021-08-0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随着此次西安市的全面代管,相关体制机制的理顺,外界预期,“长跑”已近20年的西咸一体化,或将加快发展速度,步入下一程。

今年上半年,西咸新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4.18亿元,占年度投资的66.18%,均超时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西咸新区的建设、西咸一体化的推进,步入了快车道。

自从省级部门一纸文件,明确了西咸新区的“归属”,长跑已近20年的西咸一体化,步入中场。

日前,陕西省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西咸一体化小组办)下发《关于印发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了西咸新区交由西安市全面代管,并就具体区域进行划分,其中少部分范围由西安与咸阳共管。

在这份通知中,明确了西咸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保持不变,按照“全面授权、不留空白”的要求,由西安市全面管理。

作为西咸一体化小组办今年发布的“1号文件”,“全面授权、不留空白”的定位,让当地关心西咸一体化的各界纷纷聚焦。

随着此次西安市的全面代管,相关体制机制的理顺,外界预期,“长跑”已近20年的西咸一体化,或将加快发展速度,步入下一程。

全面授权,不留空白

上半年的最后一天,西咸新区等来了一份堪称“分水岭”的文件。

西咸一体化小组办向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以及相关部门下发的陕西咸办发〔2021〕1号文件,确定了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的格局。

其中较为醒目的表述,当属“全面授权、不留空白”等提法。

此次由西安市全面管理后,将由西安市制定西咸新区管委会及所属新城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案。

对于改革中的机构划转、人员安置、债务化解等工作,也自然囊括在内。

经过多年建设,这座新崛起的国家级新区,规划范围已达882平方公里。如今,这里将被划分为西咸新区直管区,以及西安(西咸新区)—咸阳共管区。

西咸新区直管区由西安市全面管理,负责辖区内的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事务。共管区,则由咸阳市在《西咸新区总体规划》框架下,负责辖区内的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事务。

对西咸新区的代管,在具体方面有了新的变化。例如人事上,西咸新区管委会及所属新城副厅级以下(含副厅级)各级行政事业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西安市管理。共管区的各级行政事业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咸阳市管理。

该通知提到,省级部门派驻西咸新区的纪检监察、自然资源、公安等垂直(双重)管理机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划转至西安市,人员划转商西安市办理,省委编办要会同西安市于本文件发布之日起15日内完成机构划转工作。

西安市、咸阳市尤其要加强对接力度,实现国土空间一体化规划。西咸新区直管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将纳入西安市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编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政民互动栏目中,陕西省发改委对于此次全面代管的评价是:“本次推进西咸—咸阳一体化发展改革相关制度安排,是对2017年改革的深化和延伸,落实了西安全面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理顺了西咸新区管理体制机制。下一步将协调指导西安市、咸阳市加快推动一体化发展工作,共同推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陕西省发改委所提到的2017年改革,是指当年将西咸新区由西安市“托管”。由起初的陕西省直管,到西安市托管,再到如今的西安市全面代管、少部分区划与咸阳共同管理,西咸一体化这场“长跑”,已历时将近20年。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吴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由西安全面代管,是发展阶段的需要,相当于在社会事务和放管服等方面的授权。

吴刚表示,作为省级派出机构,西咸新区以前所掌握的审批权限相对较少。同时,与咸阳在具体事务上有些是相互交错,特别是社会事务,即使是托管,也要进行协议。“因为它不具备这些职能,管理成本较高,派出部门实际上存在授权真空。”

他认为,此次全面代管则很明确,“就是让西安市全面代管,好多权限的划拨很到位,权责利划分更加明晰,避免了原先的制度缺陷。”

如此,不仅可以加速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尤其是地铁建设方面的进度,也为大刀阔斧地发展西咸新区创造了制度红利,对西咸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对咸阳来说,由于这次划分提出共管区,税收分成非常明确,避免了咸阳的摇摆不定,消除了咸阳的顾虑。”吴刚分析道。

25公里距离,20年长跑

世纪初的2002年,冬,寒意凛冽。

西安、咸阳,两座直线距离仅约25公里的千年古都,正在筹谋携手前行。

这一年岁末,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签字仪式,在位于西安南郊的曲江宾馆举行。两市选择以“一体化”的方式,跨出合作发展的一步。

双方约定,全面推进两市在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环保等领域的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西安与咸阳的规划是,双方将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重点,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编制城市总体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