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国际秩序的五组要素
我们为什么应该了解国际政治和国际秩序?
很多人会觉得国际政治、国际秩序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上,国际政治、国际秩序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最大的约束条件。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风口很重要,雷军说,风口上的猪都可以飞得起来。但是这个风又是由什么推动的?风到底往哪儿吹?猪往哪儿飞?风口的背后是有N层约束条件的,而其中最大的一层条件,便是国际政治、国际秩序。
举个例子,二战之后日本被美国占领了,美国人认为三井、三菱等财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重要驱动力,便把这些财阀全都解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日本转化成一个正常的国家。但是,在解体的过程当中,朝鲜战争爆发了,那些即将被解体的财阀,突然之间获得了重生的机会,才有了之后的日本汽车席卷全世界。
日本汽车能够席卷全世界是因为它的质量很好吗?当然,它的质量的确不错,但是如果它都没有机会活下来,怎么可能有后来的故事呢?所以,对日本企业来说,最大的风口无疑就是当时的国际政治、国际秩序。没有朝鲜战争的话,一切都无从谈起。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当社会处于剧烈转型的时期,国际政治、国际秩序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和个人对自己的定位,对未来的判断。
那么,既然国际政治如此重要,究竟该怎么去分析、判断、把握它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谈的话题。
国际政治的分析是有很多具体的方法的,但是在我看来,最核心的是几组要素的对比,接下来,咱们分别来解释一下。
1.力量与人心
大家经常会看到一个说法,国际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个说法没错,但究竟什么才叫利益?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这个事儿往前推才是利益,有的人认为这个事儿往后拉才是利益。谁才是正确的?这取决于这个国家认为自己究竟是谁,自己想要什么,它认为理想的、正当的秩序应该是什么样的。而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判断,就构成了我所说的人心。
力量决定了你在国际政治当中博弈的能力,而人心决定了你在国际政治当中博弈的方向。你如何理解什么才是“利益”,这跟利益本身无关,只跟你所抱持的观念有关。
在分析国际政治的时候,我们既要看到有力量的这一面,又要看到有人心的这一面,两者是无法相互替代的。
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明确一下:力量的较量是利益之间的冲突,而人心的较量是观念之间的冲突。在国际政治当中,两种冲突都存在,二者有一点很大的区别是,利益冲突要的是钱,观念冲突要的是命。
举个例子,19世纪的普法战争,普鲁士大军一路杀到了巴黎城下,然后法国赔了一大笔钱,普鲁士人就撤了。在当时这就是一个利益冲突,只要是利益冲突,用钱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只是赔多赔少,这咱们得砍价,但是用钱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可是在二战当中,战争后期德国曾经有人跟西方提出谈判邀约,不想打了。但是对西方来说,和谈是不可能的,必须不惜代价把纳粹德国弄死,这事儿才算完——这就是观念冲突。利益冲突要的是钱,而观念冲突要的是命。
2.地缘与观念
大家肯定注意到过一个说法,苏联在后期进行改革的时候,努力地去配合西方,愿意按照西方的要求来改造自身,直到最后变成一个民主国家,才发现上当了,西方仍然排斥它。于是,今天俄国又重新开始跟西方较劲。
实际上这种说法里面就混淆了一个东西,国际政治上的冲突,既包括地缘冲突,又包括观念冲突,前述说法没能把两种冲突区分开。
当年苏联跟西方之间,彼此之间当然是有观念冲突的,双方意识形态不同。前面说过,观念冲突要的是命,但这并不代表等你死了之后,一切就结束了。苏联死了,俄罗斯站起来了,观念冲突没了,地缘冲突却还在。俄罗斯所处的位置、所拥有的力量等等一系列情况,决定了它跟西方之间永远存在着地缘冲突。
没有国家能够选择邻居,无论俄国人怎么表达他的善意,观念变成什么样,波兰人都难以真正信赖俄国人,因为两者的力量差距太大,这就属于地缘冲突。
但是这两种冲突又有着一些重要的质的区别。地缘冲突是永恒的,但是可以交易;而观念冲突是可变的,但却是不可交易的。
仍然以德国为例,二战当中的德国跟英美盟军必须死一个才算完。但是等到二战之后,德国的观念改变了,那么他们又变成非常好的盟友了。这就说明观念冲突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在观察国际政治的时候,要分析清楚究竟我们所讨论的这些冲突,是地缘冲突还是观念冲突,还是两种兼备。这个东西你不做仔细的话,很可能就会导致误判。
3.陆地与海洋
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从18世纪以来,一直到二战结束,英国一直是霸主。中间无数个起来挑战它的国家,没有一个能成功的。英国是海洋国家,所有的博弈过程,获胜的始终是海洋国家,陆地国家没有一个挑战成功。
为什么?原因在于,海洋国家在打造一套开放性的秩序,而陆地国家则是在打造一个封闭性的秩序。开放性的秩序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