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浦东和上海理所当然要发挥其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在原有承担国家战略使命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大引领作用。
浦东作为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科技创新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条件,必须在科技创新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为全国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新贡献,也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要高度关注《意见》提出的7个“首次”带来的政策溢出效应和新发展潜力。这些政策红利的背后,必然推动一系列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这些政策红利与制度红利相互牵引,将使浦东孕育出新一轮空前的发展潜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浦东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重大光荣使命和重大战略任务。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毫无疑问,在全球经济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浦东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刻,出台这样一个重要的指导文件,对于推动浦东新一轮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尤其是全面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都将是一件机遇空前的大事,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打造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是重大国家战略
《意见》的发布让浦东将再次肩负起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和任务,这是新时代浦东发展的新使命,具有新的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浦东一路走来,始终都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浦东开发开放战略,就是国家战略在地方的先行先试,尤其是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下,打出浦东这张“王牌”,本身就具有向世界宣示国家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带动上海和整个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以后,浦东再次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之一。通过开放倒逼改革,实现创新发展,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再次跃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又把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放在了浦东,此后又提出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以及全力实施“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和强化“四大功能”等。这些重大战略部署都是以浦东作为核心承载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上海作为地方率先落实国家战略使命,为全国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浦东和上海理所当然要发挥其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在原有承担国家战略使命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大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党中央“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要求浦东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为此,《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浦东的新发展目标,即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重要通道,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打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窗口。
围绕这一新的要求,《意见》进一步确立了浦东未来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这就是“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现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板”。
这些战略定位,立足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统筹“两个大局”、统筹安全与发展、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具有国家战略安排和战略意志。浦东承担起这个国家战略和使命,可谓生逢其时,不仅对浦东自身的发展,还对上海和长三角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提高自主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
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战略目标,《意见》提出的第一个鲜明的战略举措,就是要发挥自主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从国内发展来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核心与关键就是推动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性物质基础。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推动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转换,特别是要加快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加速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
浦东作为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科技创新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条件,必须在科技创新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实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