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外汇收支数据。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了市场关切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外汇市场总体稳健,具体体现在人民币汇率上,双向波动明显且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外汇局称,下半年支持这一趋势的条件仍然存在。
不过,外部风险不容忽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风险来自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王春英表示,从中国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国际收支来看,应对外部变化优势明显,美联储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影响总体可控。
人民币汇率表现
对于今年上半年外汇市场的总体评价,王春英表示,今年以来,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健,市场情绪基本平稳,汇率预期合理分化,外汇交易理性有序,外汇市场秩序保持良好。最突出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人民币汇率上,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而且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具体来看,首先,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今年前两个月汇率保持相对稳定,3月贬值1.5%,4、5月又升值3.1%,6月份贬值1.6%,基本上重回年初水平。
王春英称,人民币双向波动增强,确实体现了国际市场变化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弹性增强。在市场化的调节机制下,双向波动的人民币汇率比较及时、充分、准确地反映了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国内外汇供求的变化。
其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尽管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波动率也有所上升,但总体波动水平还是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更不同于有一些货币经常出现大幅波动。人民币表现出比较良好的币值稳定性。
外汇局认为,人民币汇率的上述表现,背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二是中国基本平衡的国际收支格局。一组数据可以佐证: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例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2%以内,既是顺差又是在合理的区间;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694亿美元,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345亿美元,跨境资本流动有出有进,保持平衡。“这是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市场供求基础。”王春英说。
王春英表示,下半年,能够使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呈现上述特点和走势的支撑因素依旧存在,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另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际收支运行状况还延续着稳定发展的态势。这些因素为外汇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撑。当然,汇率会受到国内外很多因素影响,国际上一些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所以,人民币汇率还会存在双向波动,但会在合理区间上保持基本稳定。
美国加息是否会导致资本外流?
6月17日,美联储公布了6月FOMC会议声明,其中一条消息是FOMC上调了对2023年加息次数的预测,上调至加息2次,认同2022年加息的人数也有所上升。市场分析称,6月议息会意味着美联储要拉开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序幕。从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往往带来美元走强、美元利率抬升,伴随着新兴市场的货币汇率发生贬值,跨境资金回流美国。最近一次就发生在2013年至2016年。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在近期的研究报告中称,当时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是资本外流和经济基本面不佳的共同结果。此时,恰逢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经常账户逆差没有改观,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对于新兴市场资本外流的预期。
如果接下来美国重新开始缩表、加息,对于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春英针对这一问题回应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的确会对外部经济体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动产生比较多的影响,但对不同的经济体,影响也会不一样。
她从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国际收支三个角度对比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应对外部变化优势比较明显,未来美联储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影响总体可控”。
首先,实体经济层面,中国经济复苏领先优势比较明显,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世界银行6月份发布的经济数据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为8.5%,比发达经济体高3.1个百分点,比新兴经济体高2.5个百分点,在G20国家中也是增速最高的一个经济体。同时,消费物价指数稳定,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均显示出中国基本面稳健,抵御外部冲击基础牢固。
其次,金融市场层面,人民币资产性价比比较高,全球资产配置需求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中国的股票、债券等较其他国家资产均有比较好的投资回报。而且,中国主权信用风险低,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投资价值。
第三,国际收支层面,中国经常账户保持长期顺差,这意味着中国是一个对外净资产国,外部融资需求比较低。今年一季度末,中国对外净资产2.1万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全球第一。民间也有大量外汇资产,可以更好应对外部流动性的变化和对外负债的调整。
在谢亚轩看来,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常化与2013至2016年相比有两个显著的不同:一是弱美元环境,2013年美元指数处于底部回升阶段,而当前美元指数则处于顶部回落的过程中。美元指数的不同走势决定诸多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