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6月CPI数据,一飞冲天的物价引发股市债市大幅波动。多年不见的高通胀让人以为是新兴市场的物价表现。一时间国内外各界关于大通胀时代已经到来的声音大增。
美国通胀不断挑战人们的神经
6月美国CPI继续“爆表”,而且远远超过预期。CPI同比增速5.4%,相比5月的5%和市场预期的4.8%都有了大幅提升。6月CPI同比增速为美国2008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核心CPI同比上涨4.8%,创下1991年1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反映新涨价趋势的CPI环比也加速上涨,6月CPI环比增速0.9%,较上月0.6%和市场预期0.5%有大幅跃升。核心CPI环比增速0.9%,也是远远高于上月0.7%和市场预期的0.4%。此外,美国经济研究6月25日公布的PCE价格指数(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是美联储最关注的通胀指标。该指标5月同比增长3.9%,高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的2021年3.4%的同比增长预期。美联储官员也承认通胀有所加速,内部分歧加大。
那么,如何看待二季度屡创新高的美国通胀数据?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大通胀是否会再次发生,以至于美联储必须提前缩表和加息呢?
美国通胀仍主要受暂时性因素驱动
我们认为,在连续三个月超预期的数据背后,主要是去年疫情的低基数导致的。当前的通胀不是全面性的,新涨价明显的只是局限在少数几类项目。
第一,6月CPI同比增速的暴涨主要是去年低基数造成的翘尾效应。6月CPI同比增速高,主要是去年同期疫情严重时的低基数造成的翘尾效应(即基数效应)。2020年6月是美国疫情仅次于当年5月的第二严重的月份,禁足令使当时物价同比涨幅只有0.6%。疫情复苏后,需求回升快于供给瓶颈的解封,物价逐月上涨。因此,2021年6月,低基数的翘尾效应引起的CPI同比增速为4.5%,当月新增涨价因素0.9%。
第二,翘尾效应主要局限在少数类别。翘尾效应主要来自于CPI八大类项目中的交通运输和住宅。其中,交通运输主要包括用于汽车、汽油、公共汽车和地铁等的支出,翘尾效应拉动交通运输类CPI上涨17.42%(较5月上升5个百分点),对交通类CPI涨幅贡献率达到81%,拉动整体CPI上涨2.64%,而新涨价因素仅有3.2%(贡献率只有19%)。
从居住类项目来看,翘尾效应推动居住类CPI上涨2.51%,贡献率超过80.9%,拉动整体CPI上涨1.06%,而新涨价因素仅有0.7%(贡献率只有19%)。
从食品饮料来看,翘尾效应推动食品饮料类CPI上涨1.63%,贡献率超过68%,拉动整体CPI上涨0.24%,而新涨价仅有0.7%(贡献率只有32%)。
第三,6月新涨价显著的子项只是极少数。从新涨价细项看,6月环比增速领涨的项目主要是二手车、外宿和能源价格。机动车价格环比上涨5.6%(前值4%),其中,新车环比2%,二手车环比10.5%(前值7.3%)。二季度,疫情好转,通勤和旅游需求复苏,推动交通工具需求飙升,加上芯片荒,导致二手车价格二季度环比暴涨30.4%,甚至出现了车买了一年卖出还赚了的异常情况。位居其后的外宿费用环比上涨7%,能源商品环比上涨2.8%。此外,食品环比上涨0.8%。
第四,美国通胀仍然是结构性的而非全面性的。和前两个月类似,从6月CPI构成看,同比涨幅超过2.5%的有三个大类,分别是交通(21.5%)、服装(4.96%)和住宅(3.1%),其余5个大类没有明显加速上涨迹象。医疗价格6月份环比下降0.1%,交通通信和其他商品服务环比涨幅都仅有0.1%。
进一步分析细项,能源、交通商品、外宿、出行服务贡献了绝大多数CPI涨幅。美国劳工部统计,4~6月不含食品、收容所、能源和二手车的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57%、3.51%和3.57%,涨幅和加速度都远远不如CPI。
第五,物价上涨仍然是暂时的。上述四个涨价细项的三个,即能源商品、交通商品、外宿都是调价频率较快、波动性较大的项目。亚特兰大美联储编制了黏性CPI指标(调价频率慢的CPI篮子细项,周期大约4.3年,权重约占70%)和弹性CPI指标(高频调价的CPI篮子细项,权重约占30%)。6月CPI主要由弹性CPI驱动,同比增幅高达13.7%,环比增幅也有2.67%。而黏性CPI细项环比增长仅为0.28%,低于5月的0.37%,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劳工部公布的不含食品、收容所、能源和二手车的CPI环比增速4月已经出现拐点,并连续两个月放缓,从7月高点0.7%一路下滑到6月的0.5%。
美国6月通胀拐点已现
目前看来,美国通胀既受到经济复苏和充裕流动性的支持,也受到原材料和劳动力供给受限的扰动,今后美国通胀维持在高位一段时间,但是随着基数效应弱化、供给冲击放缓、大宗商品下跌,下半年涨幅将会逐步放缓。主要理由包括:
一是近期二手车市场已经出现疲态。根据美国最大的在线汽车经销商Cargurus统计,7月以来二手车销量下滑,价格涨势趋缓。7月17日二手车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5%,较一个月前上涨2.44%,较6月末仅仅上涨1.15%。因此,二手车市场价格狂潮已经结束,7月价格环比估计在2%,远远低于过去三个月月均5%的涨幅。从美国进口汽车价格环比增速看,近两个月都是0,显示汽车行业没有进一步涨价的预期。
二是能源价格上涨势头受到OPEC+增产协议的遏制。油价是刺激美国通胀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