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双减”工作。
“双减”落地意在促进教育公平、减轻学生和家长冗余负担首先,“双减”落地重点面向教育的区域公平,解决城乡二元平等问题,同时也意在减轻家长和学生负担。学生家长上下班时间和学校上下课时间错位、校外辅导班大规模发展,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长远以来不利于社会公平。
其次,在房地产、融资平台和金融业开展整顿调控后,今年“去杠杆”的主力军开始切换至教育部门。地方课后服务工作虽然如火如荼在开展,但仍有诸多不足。政策方面,还需要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不断健全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最后,“双减”政策只是促进教育公平、规范教育乱象的开端。预计后续相当长的时间里,各部委、各级政府还会有更明确的政策出台,范畴也有望从试点推广至全国。“双减”方针下,中小学生正常课程、作业完成的时间、进度都得到量化的监督,教育部、网信部、各级政府统筹综效,任务权责明晰,都是会议精神的实质性落地。
教育行业短期面临一定压力,相关金融业务需要在监管框架下拓展首先,“双减”对于学科培训类机构,不同学业阶段和学科类别的机构、线上线下主体面临不同的结构型影响。高考和高中学习相关培训受到影响相对较小,音、体、美等综合素质培训基本未形成利空,职业教育方向政策迎来利好,线上培训平台虽整体存在利空,但全局优势转变为合格优势,符合教育公平方针的达标线上培训机构筑起排他护城河。
其次,应对不同类别的教育培训机构,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方面需要规避政策风险。“双减”全文提及15处“不得”,包括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金融机构在开展存续和新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相关业务时要注意规避雷区,开展业务领域可以考虑向“碳中和”、“数字经济”等国家倡导、宣传的领域进发,博取先发优势。
教育中概股再迎负面冲击
第一,资本市场方面,“双减”出台令教育类中概股“雪上加霜”。年初至今,教育行业中概股均出现了大幅回撤,新东方、好未来、高途距年初高点跌超90%,三家公司市值共蒸发超9000亿。
第二,预计监管年内只有加码的可能性,没有放松的空间,教育中概股利好难现。投资板块时建议尽量规避教育行业中概股,勿低估政策践行的决心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