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全面解析四轮流动性周期及大类资产走势
时间:2021-07-23 00:00:00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摘要

经济周期轮动,驱动货币政策调整,触发流动性周期性变化。流动性周期由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共同驱动,并反作用于经济运行和大类资产,呈现“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周期-狭义流动性-广义流动性”的轮动规律。我们构建流动性分析框架,从触发因素、政策组合、流动性演绎、大类资产四大维度全面刻画流动性运行规律,并梳理2008年以来四轮典型的流动性周期。

第一轮周期(2008.9-2011.10)外部危机触发全面宽松,通胀高企触发收紧,流动性传导通。2008年宽松周期由全球经济危机触发,四万亿出台,央行4次降准5次降息,叠加房地产放松限购,流动性骤然转松,宽货币迅速传导至宽信用,GDP两个季度企稳,股、债、商品、房地产均上涨明显。2009年下半年,通胀持续走高,紧货币6个月传导至紧信用,资产价格分化,股市结构性行情,债市走熊,房地产高位横盘。

第二轮周期(2011.11-2012.6)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流动性转松,但持续时间较短,为防风险转紧。2011年2季度起经济增速开始持续下行,采取宽货币、宽财政、控地产的组合,2011年末狭义和广义流动性同步宽松,约4个季度后GDP触底企稳,股市小幅反弹、债市走牛,商品因全球经济萎靡继续走低,房地产企稳。2012年下半年,影子银行扩张,为防风险政策收紧,引发钱荒,股市震荡,债市走熊,商品延续下跌,房地产大涨。

第三轮周期(2014.4-2018.3)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触发全面宽松,宽松持续27个月之长,滋生脱实向虚金融风险,2016年下半年收紧。2014年4月狭义流动性转松,宽松持续长达27个月,约1年半GDP企稳。股市经历大起大落、债市长牛、一线城市房地产延续大涨。2016年8月防范金融脱实向虚风险,去杠杆,流动性收紧,15个月传导至紧信用,股市分化,大盘价值股跑赢,债市走熊,商品因去产能、环保督察供给受限,商品迎来牛市,房地产延续一线城市大涨行情。

第四轮周期(2018.4至今)中美贸易摩擦、经济下行一度宽松货币,2020年疫情冲击,再度放松,2020年5月回归正常化。2018年先是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大,宽松货币,但实体经济需求不高,传导不畅,宽信用传导11个月,此后包商事件等,货币政策进入两难期。2020年疫情冲击,货币政策立即响应,经济复苏韧性强,2个月有效传导至宽信用。2020年5月伴随经济企稳,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但为防范金融风险,狭义流动性保持宽松,广义逐步收紧。大类资产表现上,股市呈现2轮小牛市,债市走牛,商品因大宗商品上涨而走牛,房地产分化。

总结来看,四大维度梳理流动性来龙去脉,可以发现以下趋势:

1)从触发因素来看,经济下行和外部冲击通常是流动性宽松的触发条件,通胀预期和风险暴露多为流动性收紧条件,而且后者重要性不断提升;外生因素触发的政策转向力度往往更强、政策传导效果较好,内生因素触发的政策转向更慢,传导链条更长。

2)从政策操作来看,呈现从全面性转向结构性、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历次宽松周期都离不开降息降准的支持,但紧缩期操作,仅第一轮收紧周期使用升准升息工具,此后的收紧过程中,多采用上调政策利率、减少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等工具,尽量避免大幅收紧流动性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同时配合宏观审慎政策,围堵资金流向房地产、两高一剩行业。

3)从流动性演绎来看,一轮流动性周期通常持续3-4年,宽松期平均持续12个月左右,紧缩期平均持续22个月。但宽松期有逐步拉长趋势,表明政策刺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边际递减,不得不延长宽松期限达到政策目标,以时间换空间。

4)从大类资产表现来看,狭义流动性周期与债市关系密切,广义流动性周期与股市、房地产、商品相关性更强。传导效率上,股市反映流动性预期,股市上涨与货币宽松时滞较短,商品市场上涨与流动性滞后性更强。

展望未来,今年一季度是经济顶部,二三四季度边际放缓,货币政策会对经济和市场逐渐转向友好,货币政策稳健偏松、“以我为主”,下半年将呈现“稳货币,稳信用”格局。

金融风险,疫情反复、美联储缩表等风险因素爆发

目录

1.流动性周期分析框架

1.1流动性的界定与度量

1.2流动性分析框架

2.金融危机后的四轮典型流动性周期

2.1第一轮流动性周期

2.1.1宽松期(2008.9-2009.06):次贷危机触发流动性骤然转松,政策全面宽松

2.1.2紧缩期(2009.7-2011.10):通胀高企,流动性收紧

2.2第二轮流动性周期

2.2.1宽松期(2011.11-2012.6):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开启宽松周期

2.2.2紧缩期(2012.7-2014.3):为防风险政策收紧

2.3第三轮流动性周期

2.3.1宽松期(2014.4-2016.7):托底经济,启动全面宽松

2.3.2紧缩期(2016.8-2018.3):为防风险收紧流动性,双支柱框架形成

2.4第四轮流动性周期

2.4.1宽松期(2018.4-2020.4):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冲击,触发流动性宽松

2.4.2紧缩期(2020.5-至今)通胀预期,流动性收紧

3.总结和展望

3.1总结:四大维度梳理流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