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静待未来非对称降息与可能的再降准
时间:2021-07-21 00:00:00来自:国泰君安字号:T  T

摘要:

事件:7月20日,LPR报价维持不变,一年期仍为3.85%,五年期仍为4.65%,市场预期的“降息”再度落空。我们前期报告提示MLF与LPR降息很难在降准当月发生。那么此次LPR不变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后续又将如何演绎?

原因一:降准降息若集中出现,不符合央行政策定调。

从近期央行的表态和二季度政策例会的定调来看,货币政策大基调仍然是稳健中性。降准之后若立刻降息,会扰乱央行的预期引导。

原因二:5年期LPR调降,不符合全年地产调控基调。

5年期的LPR与房贷利率直接挂钩,一旦调降,对地产的正向刺激作用较大。而我们预计当前对于地产的管控会贯穿全年,中长期LPR年内调降概率较低。

在LPR新机制落地后,5年期LPR调降都发生在“降息”周期内,并且调降幅度多为1年期利率调整的一半。而当前仍处于“紧信用+稳货币”格局,即便到四季度迎来双稳格局,货币端也远没有到“宽货币”的阶段。因此,5年期LPR变动概率极低。

原因三:从银行成本看,降准后降成本有限,立即调降LPR,动力不足。

降准后银行负债端成本下行有限,约130亿元的金融机构融资成本节约不足以促使银行下调1年期LPR,相当于2-3BP降息空间,因此可能仅有部分银行报价调整,就近取整后整体LPR报价没有调整。

展望下半年,“不对称”降息、降准操作依然可期:

关于降准:四季度流动性缺口相对更大,全面降准可能再次发生,并且在11、12月概率更大。三季度中,8月的流动性缺口最大,但鉴于连续两月全面降准历史较为少见,发生概率相对有限。

关于降息:下半年LPR不对称式降息依然有较大可能发生:1)经济复苏缓步回落,叠加政策层近期表态,对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需求迫切。2)由于前期调整存款利率定价机制政策,结构性存款的压降,以及MLF的置换,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压降空间随着时间推移将进一步打开。3)综合前两点,我们认为LPR非对称降息发生在三季度内的可能性较高。若负债端成本下行缓慢,则可能在四季度中出现。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