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走出寻顶阶段,经济边际趋缓的方向确定,地产、出口趋于回落带来下行压力,经济复苏亮点主要在消费、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
6月经济数据整体不弱,缺芯、限产对生产端存在负面冲击,工业增加值表现的生产状况较稳定,关键仍在于需求端。需求端投资、消费均超市场预期,其中投资端制造业投资在产能利用率持续高增、政策支持力度不减的背景下,大宗抑制作用边际缓解,预示制造业投资有望持续改善;基建投资随着财政后置发力和专项债发行提速,广义基建仍是趋于温和反弹。消费端超市场预期源于储蓄率的快速下行,但基本符合我们的预判,随着国内疫苗推进、收入改善,储蓄率常态化回归方向不变,三季度仍是消费改善重要窗口。
生产:工业增加值表现不弱,产品产量表现偏弱。6月生产同比回落、环比提高。从行业大类来看,公用事业明显回升,制造业基本持平,采矿业明显下滑。但从主要产品产量角度来看,产品产量普遍明显下行,与工业增加值表现并不一致,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产品、成本价差仍在扩大,导致工业增加值高估了实际工业生产情况。
投资:地产持续走弱,基建发力,制造业延续改善。
1)地产:地产投资高位回落,新开工、施工、竣工均有所回升,其中竣工端回升较为明显。地产投资高位回落可能主要源于土地购置费的下降。地产投资虽趋于下行,但仍维持一定韧性。
2)基建:广义基建投资有所回升,基建增速整体偏弱与财政节奏后移有关,随着财政后置发力和专项债发行提速,广义基建仍是趋于温和反弹。
3)制造业:制造业投资延续改善,除建筑链条下行外,其余链条普遍提升。
社零:消费增速小幅提高,限额以下及必需品发力,可选消费走势分化,汽车拖累可选,地产后周期高位小幅走弱。6月消费数据回升中,限额以下有所发力,餐饮受广深疫情影响有小幅回落,但中小企业零售的复苏,是消费恢复的积极信号。
经济单月改善,除了中美政策差之外,国内政策打提前量趋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隐忧之一,企业融资需求下行,降准目的是降成本。央行调查问卷反映企业融资需求二季度明显回落,中小型企业回落尤其明显。
隐忧之二,就业恢复不均衡,收入分化持续,降准目的是稳就业。
16-24岁、农民工就业均弱,就业走势分化的结果是收入分化持续。
促进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带动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降。银行息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降费来让利的空间非常有限,采取降准促进负债成本下降进一步传导给实体的力度大效率高,可以更好地培育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