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刚刚表态:比特币已成投机性工具,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潜在风险!支付行业反垄断也有谈及
时间:2021-07-08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网字号:T  T

7月8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出席,并就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支付行业反垄断以及虚拟货币清理整顿等热点问题作出最新回应。

范一飞表示,下阶段央行会继续本着促使支付市场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针对支付市场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持续予以规范。垄断现象其实不仅仅存在于蚂蚁集团一家,其他机构也有这样的情况。对蚂蚁集团采取的措施,也会推行到其他的支付服务市场主体。

针对近期监管重拳清理整顿国内的虚拟货币“挖矿”行为,范一飞表示,包括比特币、各种“稳定币”在内的私人数字货币已经成为一个投机性工具,也成为一些洗钱和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潜在的风险,有可能会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带来风险和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担心的,所以采取了一些整顿措施。同时,要大力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采用白名单用户制,用户已达1000万,未来会扩大试点范围,北京冬奥会场景是下一步试点的重点领域。

纠正支付行业市场垄断不正当行为

我国支付行业近年来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根据普华永道的消费者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移动支付使用率86%,位居全球第一,是美国的两倍以上,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

针对支付行业的反垄断问题,范一飞表示,支付行业近年来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但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针对发展中出现的垄断、资本无序扩张等行为,央行在陆续开展工作。下一步,还会继续本着促使支付市场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针对支付市场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持续予以规范。

范一飞表示,当前支付机构市场集中度较高,垄断现象还是存在,部分中小机构生存空间受限。我们可以通过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来引导支付机构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真正地回馈小额、便民支付本源,纠正市场垄断不正当行为;还要更好地发挥清算机构的作用,逐步形成网络支付等各个场景下行业协调、可持续的定价体系,加快支付服务供给结构性改革,优化牌照资源的管理,推动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前段时间,我们对包括像蚂蚁集团反垄断情况进行了一些约谈,另外也披露了相关信息。垄断现象其实不仅仅存在于蚂蚁集团一家,其他机构也有这样的情况。对蚂蚁集团采取的措施,我们也会推行到其他的支付服务市场主体。”范一飞称。

在整个金融行业减费让利的大背景下,支付行业也做出了贡献。去年支付行业各方优化支付服务供给,采取减免商户手续费等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超过百亿元。

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推出进一步降低支付手续费等措施,涵盖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等5方面,聚焦降费呼声高、使用频度高的基础支付服务。此外,针对现在流动人口和老年人较多的情况,自7月25日起,ATM机跨行取现手续费也会降低,尤其是异地跨行取现手续费将和同城跨行取现收取相同的手续费标准,费用降幅高达80%以上。

范一飞透露,这些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

不过,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我国支付手续费整体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数据显示,欧美的移动支付服务费率在1.9%左右,网络支付费率大概在2.9%,我国这两项费率不超过0.6%。

范一飞认为,我国支付服务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已经比较低了,部分支付服务市场主体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压力,很多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因此,对于支付服务行业对实体经济的减费让利要确保对行业的影响整体可控,该降还是要降,可控性还是要注意。同时,将由全产业链共同承担降费的责任,进一步优化支付产业成本传导机制,通过同步降低发卡行、清算机构等成本端收费,来减轻支付服务主体特别是中小支付机构的成本压力。

私人数字货币

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风险

近期,央行就虚拟货币炒作约谈了银行还有支付机构,有关部门也对一家公司予以清理整顿。清理整顿国内虚拟货币交易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热点,对此,范一飞表示,数字货币发行主体可以分成私人数字货币以及央行数字货币。包括比特币、各种“稳定币”在内的私人数字货币已经成为一个投机性工具,也成为一些洗钱和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潜在的风险,有可能会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带来风险和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担心的,所以采取了一些整顿措施。

“对这些私人数字货币,它是不是作为货币信贷存在,我们还在观测和研究。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央行数字货币。”范一飞称。

范一飞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批发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主体发行,多用于大额结算,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公众发行,可以用于日常交易。目前社会各界对批发型央行数字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