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分别在头版刊登央行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的消息。《中国证券报》文章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要用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对今年宣布的降费政策效果以及市场影响将进行跟踪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政策措施作出相应调整。《上海证券报》刊文称,范一飞介绍,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及时出台金融支持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加大减费让利力度。2020年,银行业减费让利3568亿元,较2019年增加40%,与降低利率、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相配合,完成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证券时报》在头版刊登传统产业估值被甩出几条街的消息。文章指出,野村东方国际指出,目前板块间的估值差距依然悬殊,这更多是反映中长期的转型预期。在经济增速回落和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背景之下,A股市场估值难有提升空间,超额收益将主要来自基本面业绩增长的贡献,下半年成长股有望胜出。
今年以来基金分红逾1200亿元。今年以来A股市场行情一波三折,但基金依然大方分红,截至目前分红规模已超1200亿元。展望后市,在疫情干扰因素逐渐退去的背景下,企业盈利增速将回归正常,高景气赛道有望保持比较优势,看好政策与业绩“双轮驱动”的大创新科技成长方向。
震荡市头部私募深度掘金“结构牛”。近期震荡成为A股市场运行的主基调,新能源车、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等板块强者恒强。来自多家头部私募的最新策略显示,成长风格将保持强势,主要股指在短中期可能继续震荡运行,可以从半年报业绩、公司景气度等方面继续掘金“结构牛”。
传统周期股预增,市场为何不买账?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传统周期股预增未受追捧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周期股业绩向好已经在股价上有所反映;二是,周期股“卖在景气顶峰”“低市盈率卖出”等理念广为传播,很多投资者都在预判顶部抢跑;三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面临多种压力,不可持续。
新能源ETF强势领跑,基金争相布局。截至7月7日,纳入统计的485只ETF产品中,有313只今年以来获得正收益,六成以上ETF产品实现净值正增长。其中,新能源赛道ETF表现尤为抢眼,相关产品涨幅靠前,在涨幅前十榜单上占据9席。这些ETF产品中有近一半是在今年上半年上市交易。此外,各基金公司仍在密集布局新能源赛道。
三季度超1900亿元定增股解禁,认购者收益分化明显。据统计,今年三季度,共有105家A股公司的定增股将进入解禁期,规模超过1900亿元,其中蓝思科技定增解禁股的市值超过百亿元。从个股浮盈幅度看,截至7月8日收盘,9家公司定增参与者的浮盈幅度超过100%;近30家公司定增股的认购方出现浮亏。
硬科技扎堆“赶考”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过去的整个6月,科创板受理企业数达到75家公司。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李兴表示,科创板“试验田”收获了多维度创新成果,市场包容性明显增强,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短板逐渐补齐。在科创板注册制平稳运行一段时间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顺利落地,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证券时报)
传统与周期行业迎来勃勃生机。经历新冠疫情的磨砺,部分行业已经在实现困境反转。以服装企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以及昔日陷入红海竞争的LED产业,都在积极拥抱新零售以及布局产品高端化升级的趋势,焕发新的生机;即便遭受疫情重挫的航空运输企业,也迎来持续修复。
多家银行违规代销基金受罚。近日,包括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因代理销售产品违规受到监管问责。研究人士表示,监管在提升发现违规能力的同时,需要对违规实施持续性高压,加大处罚力度,保持一定的震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