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中国长期利率路向何方?
时间:2021-07-08 00:00:00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7月4日,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邀请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业界导师、《清华金融评论》编辑与学术委员会委员高善文,以“面向2030年的中国经济,长期利率向何处去?”为主题做线上分享。本文是根据本次讲座的文字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整理和编辑。

假如经济增长和发展是一种重复

预测长期经济走向是十分困难的工作,很多结构参数的长期演化难以精确掌握,使得对很多结构特征进行预判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我们采用的方法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一种重复,后发国家的增长和发展是对已经实现了长期高增长、达到高收入水平的国家的发展过程的重复。

虽然这种假设过于简单,但是我认为它应该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经济数据特征,特别是如果我们把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过程放在东亚经济体背景下来看的话。因为我们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有非常相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许多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参数高度相似,比如老百姓普遍节俭,普遍重视教育,而且工作非常勤奋。这些特点有助于快速积累资本,创造人力资源,实现相对比较好的经济增长。

基于这一思路,我们把中国经济与上述国家和地区做了一个对比,并得到一个基本的想法,即中国经济在2010年的增长和发展水平,与1968年的日本、1991年的韩国和1987年的中国台湾是非常接近的。这样的对标肯定不够严密,但是并不影响我们的主要结论。

根据这个对标,我们基于对标的时间原点——比如对中国而言代表了2010年,对日本而言是1968年,将中国和东亚经济体剔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做了进一步的计算和比对。对于日韩台等东亚经济体,我们采用了相似对标水平下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尽可能抹掉特定国家在特定年份受到的一些偶发扰动因素的影响,从而尽可能剥离出一个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从对比的结果来看,把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理解为对东亚体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的一种重复,似乎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它对我们理解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以及预判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会提供一些重要和有益的借鉴。

从这个结果看,我们至少可以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对标原点过后不长的时间里,无论是中国还是东亚经济体的增长率看起来都进入了一个很长期的减速过程?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经济增速的系统性下降和转折发生在这个年份?比如说中国发生在2010年,为什么不是2020年,或者是2000年?对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也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

对标原点前后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我们尝试性地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猜测性的解释。对于第一个问题,尽管可以给出很多具体的事件性的解释,但在我看来,也许更基本的一个解释是“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假设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力总量不变,且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技术的发达程度不变,随着资本存量这一单一变量的不断增长,其经济总量还是在不断增长的,但是总量的增长速度是在放慢的。我们认为,资本边际报酬递减作为一种广泛和普遍存在的规律,对于回答第一个问题具有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解释力。

问题二,为什么转折点发生在这个年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转折点出现在这些经济体经过刘易斯拐点(Lewisturningpoint)以后不太长的时间。所谓的刘易斯拐点,是指现代经济体不断从农业部门吸收剩余劳动力所经过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转折点之前,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进入工业部门或者是现代服务业部门,他们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剔除掉通货膨胀因素之后是不上升的。但是经过刘易斯拐点以后,他们的工资水平开始进入一个快速上升的过程。

我们几乎可以确定,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发生在2005年至2010年之间的某个时候,日本的刘易斯拐点一般认为发生在1960年代中期,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情况也相似。我们去观察这些转折点,发现一个非常强的特征,即经济增速在经过刘易斯拐点不太长的时间后就开始下降,因为从农业部门获取劳动力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下,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开始产生越来越强大和越来越主导性的作用。

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在实际的数据之中是如何发生和表现的?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计算的方便性,尤其是要进行跨国比较,我们计算了一个重要的指标,叫做增量资本产出比(ICOR),即经济活动每额外增加一单位的产出,所需要额外增加多少单位的资本。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在这个指标上就反映为数值不断上升。

计算结果非常清楚,中国的ICOR数值在2010年之前基本上稳定在接近4的水平,2010年之后开始进入不断上升的过程,或者说资本边际报酬的递减是非常明显的。按照新冠疫情之前非常晚近的水平,中国的增量资本产出比已经上升到8以上,十年时间里几乎上升了一倍,而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也从9%以上水平下降到不到6%。

用同样的对标方法,把中国的ICOR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的表现做一个对比。首先我们对数据做了五年的几何平均,以尽可能地剔除短期扰动因素对数据的影响。从计算结果看,其他东亚经济体的ICOR指标在转型之前总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