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恢复的四个“更加均衡”
1.1经济的供需格局更加均衡,需求明显扩张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生产超过需求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但本月需求出现明显扩张,生产指数略微有所放缓,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的差值明显收窄,这表明经济的供需格局更加均衡。具体来说,我们将PMI生产和新订单的差值赋予供需差的含义,可以观察到供需差从疫情后最差的3.5%回落到上个月的1.4%,再到本月的0.4%。疫情之前的供需差为0.1个百分点,当下基本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1.2内外需相对力量更加均衡
本月新出口订单(外需)回落,而新订单指数(内需)回升。本月新订单指数为51.5%,较之前51.3%上升了0.2个百分点;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1%,比上月的48.3%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内需修复背后是本月消费品行业的扩张。受市场需求回暖及年中促销活动等因素带动,本月消费品制造业PMI升至近5个月以来的高点,为52.2%,高于上月1.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9%和54.6%,高于上月1.0和3.5个百分点,行业生产和需求扩张加快。
1.3上下游价格上涨更加均衡,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的差值缩小
我们在上个月点评《原材料和产成品差价已经达到了历史高位》中提到:原材料价格和出厂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指数和产成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差值达到历史高位。但是本月上下游价格上涨更加均衡,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上涨速度都出现放缓,其中购进价格放缓得更多。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指数差值回落(从12.2%降低到9.8%)。在政策密集调控下,6月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见图4),部分缓解了下游的成本压力。具体来看,本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1.2%,较上月回落11.6个百分点;本月产成品出厂价格指数为51.4%,较上月回落9.2个百分点。
1.4小企业发力,不同规模企业的发展更加均衡
不同规模企业的发展更加均衡。大型企业景气度基本保持平稳,小型企业出现一定改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缓解经济不均衡的效果有所显现。本月大型企业PMI为51.7%,较上月51.8%几乎没有变化;中型企业的PMI为50.8%,较上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的PMI为49.1%,较上月上升了0.3个百分点,是本月的一大亮点。大小企业的PMI差值有所缩窄,不同规模企业的景气修复更加均衡。
二、经济动能仍有韧性,需求扩张,企业积极补库存
本月PMI指数为50.9%,仍处于扩张区间。本月原材料库存指数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至48%,产成品库存指数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至47.1%。结合此前公布的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增速也在明显回升的态势,我们认为企业当下正处于主动补库存的阶段。
三、本月因疫情影响,服务业被拖累,建筑业则稳步扩张
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复苏进度放缓,服务业出现回落。本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较上月下降了1.7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PMI较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至52.3%,建筑业PMI与上月持平为60.1%。服务业的回落很可能与新的Delta病毒相关,,Delta病毒在广州等部分城市出现,对包括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在内的服务业活动造成了明显的抑制,导致服务业复苏受到严重影响。在疫情防控得力的条件下,后续服务业有望加快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