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的长江宏图:培育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
时间:2021-06-28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长江经济带覆盖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占全国40%以上,为我国各大流域经济之首。

如果从上海崇明岛向西直到波斯湾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长度几乎与长江干流的长度相当。

作为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流域辐射范围之广,已然发展成为我国各大流域经济之首。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级行政区,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占全国40%以上。

“长江流域横贯我国东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且有着强大的通航功能。这些因素使得长江流域能够发展成为一条独一无二的经济带。”四川省社科院资深研究员刘世庆素来重视流域经济与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在她看来,长江经济带至今已发展成为我国一条独一无二的经济带。

与刘世庆的观点一致,多位专家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一向都较为活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以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地位进一步提升,在带动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等方面日益发挥出引领示范作用。

同时,以重点城市群为依托,长江经济带沿线还在加紧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地处长江上游关键区位的成渝地区为例,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李勇告诉记者,当前成渝地区正在协同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的目标是发展成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两大产业集群。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由于成渝地区的关键区位和产业基础等优势,未来其在辐射带动长江上游以及西部大开发等方面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长江上中下游即曾自发形成了联动发展的三个组员单位,当时也在努力推进流域内一些产业协作发展。”李勇表示,长江是一条非常活跃的河流,自古以来沿线社会经济就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长江流域曾自发进行协调发展的探索,但限于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开展的多是长江河道疏浚、航运关卡互通互认以及游轮等旅游产业的协作发展等工作。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观察,密度、距离、分割是经济地理变迁的三个重要要素。”刘世庆分析认为,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进步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长江沿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促使长江沿江省市之间不断推进着“密度提高、距离缩短、协作加强”的一体化进程和经济带的发展繁荣。

“五年来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相关实践和体制机制也在逐步推进。”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崇举认为,区域协同发展日益推进是长江经济带五年来的主要成绩之一,无论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还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许多协同示范区,无不印证着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多位专家均表示,由于成渝地区的关键区位和产业基础等优势,未来其在辐射带动长江上游以及西部大开发等方面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近年来成渝地区日益重视物流通道建设,各类市场主体也在进行相关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拥有数十年历史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见证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变迁。创办之初,民生公司即担起了发展壮大民族航运业的重担,收回了长江上中游内河航行权。

如今,民生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大型现代综合物流企业集团,秉持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生精神,长期探索以“水、陆、空、铁、仓”等物流要素为基础的多式联运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在推动成渝地区物流通道协同发展方面,民生公司已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探索。通过推进公路、铁路运输与长江黄金水道连接的公铁水等多种联运模式,与传统单纯的公路或铁路运输相比,可以为客户节约30%左右的物流成本,大大提高了成渝地区相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民生集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成渝地区产业如

今愈发依靠长江黄金水道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物流联接,且相比传统运输模式,通过铁水联运、公水联运等物流模式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也为处于成渝等内陆腹地城市的企业提供了更加多样化而又便利的物流解决方案。

以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攀枝花为例,该市钒钛矿产资源丰富,但在传统公、铁运输模式下,较高的运输成本使该市的钒钛加工企业难以与其他地区的同类企业形成有效竞争,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民生集团铁水和公水联运模式下,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利润源泉”,相关难题就迎刃而解。

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变化,位于都江堰市的四川纽赛特工业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也深有体会。“我们的主营业务是自动化设备的研制与销售,目前有将近30%的业务量是在重庆。近年来由于高铁与高速网络的完善,我们到重庆客户的厂区只需要一个多小时。”该公司创始人陈林介绍,近年来成渝地区联系日益紧密,公司在地区内的业务量也有一定增加。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助推长江经济带沿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即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司长罗国三曾指出,五年来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了五方面的历史性成就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