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逐浪"新制造":瞄准全球数字变革高地,传统企业站上"智造"潮头
时间:2021-06-26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作为制造业、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似乎从来不缺转型升级的故事。

根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浙江省产业数字化指数高居全国第一,并持续领跑。产业数字化,早早已被浙江视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一条重要主线。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互联网、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得“数字化+”“互联网+”“智能化+”正加速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从1921年到2021年,回望过去一百年,浙江工业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道路,也在全国扮演着创新发展引领者的重要角色。如今,随着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浙江还正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继续领跑。

“十四五”时期,浙江明确提出,将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这背后,如何构建浙江制造新竞争优势,加快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跃升,成为一道重要命题。

日前发布的《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更是明确,到2025年,浙江要打造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届时数字引领、创新驱动、业态融合的新制造模式基本确立,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先进制造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企业在役机器人超过10万台

作为生产一线员工,晶澳太阳能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义乌生产基地组件二厂生产主管刘海波对工作变化的感触颇深。过去,生产车间里沟通衔接“基本靠喊”,但如今只需点点手机屏幕,所有生产线的问题、处理过程、执行结果等都一目了然。

这背后,晶澳义乌生产基地构建了一系列数字化生产流程。仅刘海波所在的工厂,72000平米内就有着14条自动化生产线,38台AGV实现自动化搬运,并且所有生产线运行情况都会在厂区内16块数字大屏组成的区域实时更新。

“晶澳的其它生产基地,甚至其它公司都陆续来参观这套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我们也在考虑实现行业化复用。”晶澳义乌生产基地数字信息部负责人王方钢表示。

作为晶澳太阳能投资(中国)有限公司2020年在浙江义乌投下百亿级光伏项目,晶澳义乌生产基地的目标是要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基地。从传统制造企业到建设智能工厂,晶澳数字化转型的故事正是义乌制造业升级的生动注脚。

手摇拨浪鼓叩开致富之路,“鸡毛换糖”换来贸易大市场。义乌,这个曾经的“穷乡僻壤”,因小商品而闻名全球,但制造业发展也一度受制于此。不过,如今义乌制造正从传统印象中以性价比取胜的小商品,不断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和智能制造。

针对纺织、服装、工艺品、化妆品、饰品等传统制造业,义乌开展了“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激活传统制造业新动能,并力推两化融合,引导企业上云。2020年,义乌共实施以吉利、棒杰、梦娜等为示范的智能工厂和无人车间项目11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23个。新增企业上云3000家,工业设备联网率51.2%,比2019年提升10%以上。

当前,义乌正从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智造和小商品制造并举跨越,培育形成了信息光电、汽车制造两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17个县市中居首。

实际上,无论是晶澳的尝试,还是义乌的转型,都是当前浙江从“制造”向“智造”加速转变的缩影,也是浙江产业数字化不断深入探索的有力写照。

杭州钱塘区,智能制造企业集聚地。杭州聚合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几乎看不到人影,只见机器高效运转。“聚酰胺切片生产是一个全封闭过程,生产环节全部通过电脑操作,控制中心一名员工就可以管控近千个生产阀门。”该企业董事长傅昌宝说。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原生”制造企业创新求变,传统制造企业也不落人后,竞相站上了“智造”潮头。绍兴,富得利木业数字工厂正式上线运行,市场订单真正在企业眼前“跑”了起来;宁波,海伯精工的车间里完成了一次“数字转身”,制造业“代际传承”正以数字化新模式嬗变……在浙江这片土地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故事正不断上演。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浙江累计上云企业超过40.5万家,重点制造行业典型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60.7%、工业设备联网率达42.3%,在役机器人数量超过10万台。

以“产业大脑”和“未来工厂”为双引擎

从2014年大力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到将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再到今年初明确要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浙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不断深化和提速。

“我们认为数字化发展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从数字转换到数字化,再到数字化转型。今天的浙江,俨然处在第三个阶段。”全国两化融合管理标委会秘书长、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一阶段强调“转型”,指的是价值体系全面重构、发展生态重塑,因而实现“生态化发展”是题中之义。

他指出,从全国层面看,浙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走在了前列。一方面,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企业众多,尤其有着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在早期消费互联网带动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旺盛,也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另一方面,浙江拥有良好的数字生态供给,对赋能制造业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