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就业民生底线
时间:2021-06-28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突破900万人,达到创纪录的909万人,较上年同比增加35万人,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我们每年都开会,不同行业领域的高校就业部门负责人坐在一起,反映学校的需求。”北京一位高校就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每当这个时候,政府部门积极推出新的措施,促进高校就业。在2020年,就业严峻的疫情期间,高校就业得到了社会各个部门空前的支持,“2020年就业形势没有出现问题,与往年持平,甚至就业要求更加宽松。”

 

十八大以来,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在90%以上。

 

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的就业形势是“就业更加充分”;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除就业以外的民生问题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中国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此外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至77.3岁。

 

大学生就业率超90%

 

近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空前关注的问题。2019年5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成立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担任组长,其目的在于凝聚就业工作合力,更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每年上级部门都会组织召开多次针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研讨会、交流会,向高校了解就业情况。教育部的就业数据统计从以往的一月一报变成现在的一周一报。”前述高校负责人表示。

 

针对就业问题,国家发改委也展开了深入研究。

 

过去多年,国家发改委更关注中国内部问题的研究,而在2020年的课题研究要点中,将国外环境对中国就业产生的风险,首次作为研究对象。

 

国家发改委在“2020年课题研究要点”中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内外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提升应对风险能力迫在眉睫。

 

“在中国加入WTO后,欧美国家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冲击了欧美国家的就业率,所以在此前很多年,都是欧美国家在研究中国给他们带来的就业风险。”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军辉表示,“而现在中国面临着贸易战和疫情影响,发改委的课题设置,意味着中国也着手开始研究欧美对中国就业率带来的风险。”

 

复杂的就业问题,要求多部门实现协作。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北京在全国率先提出取消本市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入职重复体检,进一步简化就业报到手续。

 

日前,北京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贺锐介绍,目前,已组织开展专场招聘219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30万余个,促进了人岗匹配、市场化社会化就业。

 

在2020年疫情期间,网络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多部门利用部、省、校就业网络以及社会招聘网站,联合举办“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

 

每年,都有数百万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十八大以来,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在90%以上。从疫情开始,就业工作全面从线下走到线上。

 

“这些搭建的网上平台是从零起步建设的,时间非常紧,但是很有效果。”前述高校就业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也积极来接洽。”

 

该人士介绍,“其实毕业工作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比如在北京的高校,与外地高校之间的差别就很大,“北京的大学,是招生好招,但是就业困难,因为很多北京高校毕业的学生,都很想留在北京工作,因此就业压力比较大。”

 

2020年,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各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和高校积极推进网上招聘、网上咨询、网上签约等一系列就业服务,在疫情尚未缓解的2020年3月份举办各类网上招聘活动2万余场。

 

新型就业人群获法律保护

 

互联网改变了就业的形式。针对这些变化,人社部也做出了积极应对,其中包括将新型就业纳入保险体系。并且,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速度非常快。

 

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将网约车司机等新型就业人群纳入工伤保险中。

 

同年7月,便有了进展。

 

“现在我们正在为新业态下的自由职业者探索职业伤害保险。”2019年7月,人社部工伤保险司人士向记者透露,“这部分人群没有被纳入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中”。

 

该人士还透露,目前首先考虑到的人群包括互联网工商业、网约车和互联网物流等领域的从业者。

 

他举例表示,比如现在的网约车行业中,网约车司机实际上没有严格的劳动关系,他们只是利用了某个平台进行工作,由于没有具体用人单位,“这些人员很难纳入到这个工伤保险范围内,工伤保险是依靠用人单位缴费的”。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是通过社会统筹的办法,集中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建立工伤保险基金。

 

从保险体系对新型业态劳动者的认定,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