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全力支持碳中和
时间:2021-06-28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丰硕成果。

作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绿色金融市场也实现了从无到有、迅速扩张、产品创新不断涌现的跨越式发展。

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规模由2013年底的5.2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末的超过11万亿元;2016~2020年间,我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均在2000亿元以上;2018~2020年间,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了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保障……绿色金融在环保、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将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蕴藏的巨大资金缺口又将为绿色金融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探索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下,我国绿色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以煤炭行业为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透露的信息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步伐加快。截至2020年底,全国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9.5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厂总装机的76%左右;散煤综合治理和煤炭减量替代成效显着,“十三五”期间散煤用量消减超过2亿吨。

与此同时,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超额完成,煤炭资源开发布局持续优化。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左右、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煤矿数量减少到4700处以下;全国建成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1200处以上,产量占全国的80%左右。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自2012年以来,我国开展了诸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试点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绿色产业资金缺口较大,亟须金融的大力支持,发展绿色金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绿金”)副总裁高卫涛如是说。

在绿色金融逐步落地的过程中,相关政策也逐渐完善。2015年9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战略;2016年8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了绿色金融的定义、激励机制、披露要求,以及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规划和风险监控措施等,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制定了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等五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开展绿色金融政策制度的先行先试,推进全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

中国银行研究院汪惠青博士后指出,绿色金融能够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为绿色生态建设提供资金、技术、人力等支持,同时能够将生态环境转化为生产要素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动员各方积极参与绿色生态建设。

在多方力量加持下,我国绿色金融落地不断加速。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已由2013年底的5.2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末的超过11万亿元,且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不良率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平。同时,绿色信贷环境效益逐步显现,按照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6亿吨。

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亦指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3.0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47万亿元和2.29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

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创新绿色金融工具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绿色信贷仍然是绿色金融的主要内容。不过,业内人士提出,由于环保型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存在投资周期长、商业模式还不成熟等情况,传统信贷模式或不足以满足目前企业的绿色发展需求。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强了对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高卫涛指出,目前绿色金融宽度和创新产品略有不足,根据《指导意见》,绿色金融包含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产品。

在绿色债券方面,我国绿债市场在2015年底才起步,中诚信绿金研报显示,2016~2020年间,我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均在2000亿元以上,发行规模稳中有升。今年5月,绿色债券市场累计发行142只,2021年累计到5月发行规模1803.95亿元。具体来看,当月新发行20只绿色债券,规模169.61亿元;发行只数同比增长100%,发行规模同比增长31.95%。

近年来,绿色金融债、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绿色中期票据、绿色定向工具、蓝色债券、绿色ABS等绿色债券品种不断落地。在“双碳”目标下,碳中和债券也应运而生。

中诚信绿金数据显示,碳中和债券的募集用途更有聚焦性,主要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等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具体来看,截至5月末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