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资本市场全面跃升 发展背后蕴藏"进阶密码" --专访青岛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文鑫
时间:2021-06-25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北方经济重镇——青岛,资本市场起步早、起点高,曾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但此后一段时间内步伐放缓。

近些年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在各方努力下,青岛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数量与质量、结构与业态、风险防范与生态优化,乃至后劲与趋势等各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全面发展,体量规模跃居北方城市前列,成为带动引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2020年,青岛新增过会及上市企业15家,再创历史新高,直接融资规模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金融业态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三五”期间,资本市场“青岛板块”的全面跃级,为青岛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城市和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加速壮大的资本市场促进了青岛科技、资本、产业的高水平融合,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近日,证券时报“献礼建党百年·资本市场风景线”采访团走进青岛,证券时报社副总编辑王冰洋与青岛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文鑫展开对话,详解青岛资本市场近年来的崭新面貌,分享青岛资本市场实现跃级式发展的“进阶密码”,展望“十四五”时期青岛资本市场的愿景与目标。

跨越:新面貌、量倍增、高质量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站在‘两个规划’、‘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青岛资本市场已经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了七大崭新面貌。”张文鑫说。

七大新面貌包括:一是企业上市数量、质量与结构实现全面跃升;二是直接融资规模连创历史新高;三是“青岛板块”的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四是高水平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列;五是行业机构功能业态实现历史性突破;六是私募基金和期货交割库两个聚集区基本形成;七是市场生态环境获得全方位改善。

其中,近年来青岛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直接融资比重等多方面的“倍增”成绩最引人注目:目前青岛辖区拥有境内上市公司49家,较“十二五”末实现倍增,省内排名从第三跃居第一,北方城市排名由第11位升至第3位,在全国各辖区内较少实现了A、B、D、H、A+H、A+H+D以及科创板、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含精选层)、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板块的全覆盖。“十三五”时期,青岛上市公司总市值由30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实现翻番,地区证券化率由32%增至52%,提升20个百分点。市值百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达到14家,其中,海尔智家、青岛啤酒市值超千亿元。

2017年7月6日,青岛辖区交易所债券工作会议召开,辖区债券融资按下了“快进键”,并逐步成为直接融资主渠道,形成了以股票融资为支撑、以债券融资为主体、股债共同发展的股债双轮驱动总体格局,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与不竭活水。自2018年起,辖区直接融资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在2019年首次突破千亿基础上,2020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47亿元。“十三五”期间,青岛辖区累计实现直接融资超3489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5倍;占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从13.5%增至32%,实现翻番;债券创新融资品种“多点开花”,交易所成为青岛地方债发行主阵地。

2021年以来,青岛辖区直接融资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前5个月已实现直接融资625亿元,已达到去年全年总额的一半,其中交易所债券融资569亿元,在36个辖区中排名第16位,计划单列市排名第二,仅次于深圳。“十四五”规划关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点任务正在青岛全面起势。

一连串跨越式增长的数字背后,资本市场的质量也在同步提升:2020年青岛辖区上市公司总营收4330亿元,约为全市GDP的35%,同比增长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净利润合计292亿元,同比增长2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5个百分点。从结构看,青岛上市公司已涵盖国民经济23个行业大类,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成为青岛上市公司新的聚集领域。同时,青岛辖区连续五年保持企业过会率100%,无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情形,无风险警示类上市公司,重点领域风险可测可控,各种市场乱象得到有力整治。

“更让我们欣喜的是,自2020年6月起,青岛拟上市公司数量保持在30家以上,‘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发行一批’的梯次动态晋升格局更加巩固。”张文鑫表示,目前青岛辖区拟上市企业35家,其中,4家已过会等待核准或注册,8家正在证监会或交易所审核,23家在青岛证监局辅导备案。

张文鑫认为,推动企业上市是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在这方面,青岛证监局总结出四项重要经验:

一是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在青岛十个区市及高新区开展一线调研,实地走访57家企业、22个园区,细致了解全市上市后备资源实情,下功夫摸清问题和症结,提出建议;二是抓辅导质量,建立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灰名单”,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严格辅导验收,把好入口关;三是抓优化服务,持续优化内部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辅导备案“当天备案、当天公示”,辅导验收“即申请、即启动”已成为固定机制;四是抓工作合力,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上市工作实现顶格推进,依托沪深交易所在青岛设立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建立联合培育企业上市长效机制,先后组织两批共26家上市后备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