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本轮物价传导影响总体可控
时间:2021-06-2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在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推动下,PPI(生产者价格指数)走出了有些类似于2009~2011年、2016~2018年间的上升行情,非食品及核心CPI(消费者价格指数)随之也出现了拐点,价格传导正在显现。此轮周期价格波动沿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最终传导至消费品的路径可参照往期进行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三次PPI上涨的驱动力及市场环境等背景有所不同,这会导致传导效率和效果存在差异。

需求是决定价格传导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前两轮PPI上涨带动非食品CPI上涨大致呈现出“上升期”及“筑顶期”两个阶段。从同比来看,2009~2011年PPI上升期持续约11个月,上涨约15.3个百分点;随后经历了14个月的高位调整,于2011年7月达到7.5%的第二高点后掉头向下。而同期非食品CPI趋势性上涨25个月,2011年8月达到3%后下调。此轮价格传导过程中非食品CPI与PPI走势基本同步,25个月间PPI同比最大跨度为15.7个百分点,非食品CPI为5.1个百分点。在流动性宽松和需求全面释放背景下,食品价格同步上涨,共同推动CPI同比在2011年7月达到6.5%的高位。

而2015年底开始的PPI上涨周期对CPI的传导并不可观。此轮周期的PPI上升期自2015年12月开启,15个月间涨幅达13.7个百分点;随后震荡下行,筑顶期较为狭窄,8个月后达到6.9%的第二高点后未能再次突破5%。非食品CPI自2016年3月开始上涨,12个月内上涨1.5个百分点,第一高点为2017年1月的2.5%;而筑顶期较长,随后的21个月内都在2%以上区间小幅震荡。非食品CPI上涨滞后PPI一个季度左右,虽然触顶时间同步,但筑顶期相较PPI延长约12个月。非食品CPI涨势较为平缓,上涨幅度最大仅为1.5个百分点。且同期食品CPI大幅下跌,出现了连续12个月的同比负增长,导致CPI几乎持平,呈现出价格传导机制失效的局面。

两轮PPI上涨周期中价格传导效率及效果的差异与其驱动因素的差异相关联。前一轮主要来自于需求驱动,而后一轮则更多缘于去产能政策造成的供给冲击。2010年前后世界经济在各国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下由复苏走向过热。2008~2009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的历史最低水平并实施多轮量化宽松,欧央行大幅下调主要再融资利率,宽松的流动性支撑危机后的经济复苏。2010~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高达4.86%,旺盛需求推升大宗商品价格,2008年12月至2011年4月CRB综合指数上涨74%,后因多国收紧货币政策出现回落。而2017年前后世界经济增长及国内需求扩张较为平稳,PPI上涨主要受到行政干预下供给结构性收缩的影响。2016~2018年,国内钢铁行业共化解1.5亿吨过剩产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员持续下滑,其间螺纹钢市场价格涨幅最高超过150%。最终PPI拐点的出现与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及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需求下滑相关。

综合前两轮PPI上行周期来看,需求是决定价格传导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需求旺盛,则价格传导机制就越有效,CPI跟随PPI变动的反应速度更快,波动幅度更大;需求相对平稳,则PPI涨势更多在产业链内部消化,终端价格反应延迟,波动平缓,价格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较差。在PPI下行通道中,需求落差大,则PPI、非食品CPI下跌趋势更为清晰,反之下降曲线平缓,且震荡调整的筑顶期就会较长。

当前PPI上涨步入筑顶阶段

此次PPI上行周期具有较为特殊的背景,既有全球空前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推动、经济复苏背景下的需求集中释放,又有原材料产出国受投资约束产能扩张受限、我国碳中和政策制约相关产业产能扩张等因素造成的供给端冲击,双重作用下国际供需缺口快速扩大,大宗商品价格涨势异常凶猛。2020年二季度低点以来,CRB综合指数上涨约62%,而南华综合指数上涨51%。南华综合指数先开启上涨,说明内需启动恢复领先于国际,而后续的涨幅差距显示出国际供需缺口大于国内,未来海外供求关系变化将成为决定大宗商品价格能否持续上行的重要因素。

2021年第三季度欧美经济仍将保持较大的上行斜率,进出口贸易、PMI(采购经理人指数)、OECD(经合组织)综合领先指标将呈现较好的景气度,海外制造业、房地产行业的订单增幅将增强大宗商品价格上行预期,而中上游产能的扩张受限仍会形成价格托底。从美国进口同比增速变动情况领先PPI1~3个月、欧盟进口同比领先2~5个月的经验来看,PPI在9月之前仍会保持上升趋势。美欧5月制造业PMI均超60,OECD综合领先指标均超出100阈值。结合国内M1同比增速变动领先PPI7~8个月且于2021年2月出现拐点的情况分析,预计此轮PPI上涨大概率于第三季度末达到第一高点。

而2021年PPI翘尾因素于5月录得2.83%的最高值后稳步回落,亦会影响下半年PPI下行速率,延长价格顶部调整周期。国内PPI或将迎来延续几个月同比增幅8%以上的高位运行后于第四季度放缓,不排除个别月份会达到两位数增长的可能性,全年同比可能在7%以上。

受制于海外旺盛需求对原材料价格的倒逼,即便在国内经济复苏曲线趋于稳定、流动性指标回落至合理区间的前提下,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输入型因素仍对我国中下游产品的价格造成影响,但内需恢复偏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价格传导效率。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持续恢复阶段,需求结构以外需和房地产需求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