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现现行标准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6月23日,广东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广州召开。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广东省脱贫攻坚历程,表彰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动员和激励全省上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好促进共同富裕,奋力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会议指出,广东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解决了省内相对贫困难题,实现现行标准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脱贫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基层基础更加牢固。
同时,广东坚决扛起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政治责任,助力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6省区122个贫困县摘帽、54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广东努力、广东贡献。
广东对下一步工作也做了重要部署,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把来之不易的成果巩固住、拓展好;二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迈进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定位,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三要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助力协作受援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重大战略对接,在新发展阶段携手并进、共赢发展。
脱贫离不开扶贫干部的“笨功夫”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科长袁圣雄回忆起自己3年多来的扶贫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
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下陂村,是远近闻名的省定贫困村。袁圣雄所在的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下陂村的定点对口帮扶单位,2016年4月,他被任命为该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我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一开始便认为这里的帮扶任务不会太难。”袁圣雄回忆道。但情况却非袁圣雄所想。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里虽然距离市区不远,但交通却极为不便。全村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土路,狭窄到相向行车都要小心避让。
“我们经过一段细致走访调研发现,下陂村的致贫原因相对特殊,村民收入主要依赖种植水稻与闲散养殖,贫困户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968元。”袁圣雄直言,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大部分贫困户都因病致贫。
在分析过下陂村的致贫原因后,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驻村扶贫工作队提出了针对性的帮扶方案。驻村扶贫工作队主动帮助下陂村洽谈了黄牛养殖、金针菇立体种植等多个产业扶贫项目,并成功与韶关市金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袁圣雄透露,如今下陂村的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由扶贫前的2968元,增加至如今的1.43万元,该村的集体收入也由3.8万元增至38万元,下陂村彻底摘帽脱贫。
下陂村的成功脱贫并非孤例。按照现行标准,广东已经有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而以下陂村为代表的案例,并未拥有相对较好的特产优势、或相对便利的地理位置,他们脱贫背后,离不开扶贫干部下的“笨功夫”。
所谓“笨功夫”,是要驻村干部细致摸排、详细搞清楚每一个村的致贫原因,而非套用照搬现有的脱贫办法,真正做到“一村一策”。为了完成这些细致活,广东付出了很多“笨功夫”。
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广东动员了全省21个地市、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近6.5万名驻村干部,共向2277个省定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4454名,累计投入了1600多亿元。
除此之外,广东还累计援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各类资金671亿元,派出党政干部480人、专业技术人才9597人,引导13710家企业到协作地区投资兴业。
巧心思书写就业扶贫“双赢”大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大会表彰名单中,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个单位便包揽下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突出贡献集体两项殊荣,1人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4人斩获突出贡献个人表彰。
如此成绩,正是得益于该局在精准帮扶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扶贫新模式。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部门,该局创新推出了就业扶贫模式,曾在云南昭通、韶关等地设立了6个劳务工作站,搭建起供需信息互通平台。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组织扶贫招聘专场,东莞每年向昭通、韶关等地区提供20多万条就业岗位信息,仅接收昭通劳动力就高达14.5万人。
袁圣雄拿下陂村举例,通过开通村委微信公众号,扶贫工作队搭建了“就业绿色通道”,向该村推送就业岗位6500多个。除此之外,还为贫困劳动力组织农业、就业技能培训,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住宿、免费培训、免费考证、直接上岗的“一条龙”服务。
“就业扶贫是一件双赢的事,对贫困户而言,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可以实现脱贫一户、稳定一家,而对东莞而言,培训上岗的贫困劳动力也解决了当地的招工难题。”袁圣雄说。
据统计,广东自2018年首次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