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中美一阶段协议履行所剩时间不到半年,从基建计划落地、美国通胀、一阶段协议履行情况三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中美关税存在部分产品调整的可能,其中汽车、轻工制造、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工、纺织服装等行业受益的可能性更大。
摘要:
2020年中国对美出口的一半商品面临高关税,其中33%的商品面临25%的关税税率,18%的商品面临7.5%的关税税率,贸易摩擦使得中国大部分加征关税产品的对美出口出现下降,但2021年一季度发生扭转,约一半行业的对美出口额较2017年一季度出现增长。
评估当前一阶段协议履行情况,中方完整履行两年度采购目标的可能性极小,但2021年单年度目标或仍具一定的可能。截止2021年4月,中国完成总进口目标约38%,完成2021单年度目标约19%。2020年下半年总采购额增长速度为60%,后续若完成两年整体目标,总采购额还需增长117%;若仅完成2021单年度目标,总采购额还需增长58%。
当前,美国基本承担对华关税的64%至68%,其中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产品对应至申万一级行业,大致包括轻工制造、家用电器、建筑装饰、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电子等行业。若后续出现关税减免,上述行业的出口,特别是关税覆盖相关产品有望出现较快增长。
基于对美国通胀推升、美国基建计划落地以及美国经济复苏的后续补库空间角度,我们梳理了三个视角下的可能出现关税调整的行业:
美国对华关税的成本分担,大致对美国通胀的影响在0.2至0.3个点。从消费品角度来看,其中家用电器、轻工制造、建筑装饰(活动房屋)、电子、汽车、通信、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关税减免对缓解美国国内通胀压力的作用更大。
除了通胀角度,拜登基建计划对我国的电气设备、机械设备、轻工制造、汽车、建筑材料等行业将带来一定拉动。
从库存角度来看,当前美国补库存进程已经过了中段,整体空间相对有限。从行业层面来看,当前库存水平中等偏低且处于主动补库阶段的行业有化工、家用电器、交通运输设备、机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具等行业,中国的相关行业出口可能会继续受益。
综合考虑上述三大因素,我们认为汽车和轻工制造的出口或受益最大,其次为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工、纺织服装、家用电器、通信,最后是建筑装饰、电子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