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霖:"通胀交易"可以暂歇了,别赌大宗商品价格单边上涨
时间:2021-06-22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当分析师和媒体同志们还在讨论“通胀”和“滞胀”的时候,市场已经开始在交易通缩了:

1、近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明显下行,而且30年期的下行更多,市场收益率平坦化了,弄得美股的金融股开始下跌,因为平坦化的收益率曲线显然不利于金融股。

2、通过10年期美债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差值拟合的通胀预期在议息会议后也明显下行,从6月近2.5%的高点到现在下降了大概20多个BP。

3、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胀预期,当名义利率下降的时候,黄金仍然在继续下跌,而黄金价格历来与美国国债的实际利率有反向关系,也就是说,实际利率在名义利率下降的时候竟然是上升的,这只能说明通缩预期确实比较强。

4、大宗商品单边上涨预期似乎已不存在了,以铜为例,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库存增加了24925吨,猛增17%。调研了一圈下来,说是因为铜的供需本身没那么好,铜价之所以强势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宽松的流动性支撑,在涨价预期下,产业链买涨不买跌,库存都隐性化了,但现在美联储加息预期提前了,国储也抛售库存直接给下游企业了,当涨价预期没有了之后,囤货的隐性库存直接显性化了,涨价预期已经被动摇了。

5、从近期美股市场的表现来看,美股的市场风格偏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纳指明显跑赢道指,成长的表现要显著强于周期和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市场的预期转变得如此迅速?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先简要分析一下通胀是怎么来的。

通胀的由来

这一轮美国的量化宽松和2008年金融危机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一次美国直接通过财政刺激,把美联储放出去的票子发到了居民手里,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量化宽松是把钞票给到金融机构那,帮助金融机构处理坏账和非流动性资产。

把钞票给到居民手里,可以直接创造总需求,而给到金融机构手里,还要等实体有融资需求了,才能创造总需求。

由于直升机撒钱的需求刺激模式脱离了传统的历史经验,生产调整的速度慢于需求扩张的速度,这就导致生产端有供应链瓶颈和商品的供不应求。

看美国库销比的数据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经季调的零售商库销比是最低的,只有1.07,批发商库存也比较低,有1.22,然而制造商库销比却高达1.48,还处于高位。

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美国发了福利后,美国人民买买买的消费需求太旺盛了,导致零售商那都被买得没货了,但由于劳动力还在领失业救济,不愿意回来工作,回来工作的也主要在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再加上原材料贵、运力紧张,所以生产是没有怎么恢复的。

美国5月单月零售数据是6202亿美元,而2019年美国单月的零售数据也就5000亿美元出头。再看工业生产指数,5月不到100,但2019年有102左右。

换句话说,消费已远在疫情前以上,但生产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

本来美国的进口供应商有更多的选择,比如通过对中国的纺织业发难和推高上游成本,倒逼中国产业链外迁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印度、东南亚)。既然消费需求好,生产又不足,那供需缺口应该怎么满足呢?也只能靠进口了。

没想到的是,4月印度出现的疫情搅乱了这一计划。疫情不仅出现在了印度,还快速扩散到了东南亚国家和日本等地,这些地方也多为世界的生产基地,结果导致中国产业链不仅没有外迁,反而使生产资源进一步向国内集聚,FDI近期是加速往国内流入的。

由于美国的零售品库存的缺口是刚性的,拥有生产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也因新一轮疫情停摆,美国消费和库存的缺口基本上只能靠中国的进口来平衡了。

接不动的订单

回来看看国内。

由于中国率先控制了疫情,疫情期间通过信贷补贴了企业,保住了企业和生产能力,所以从去年到现在,中国一直都是稳定全球通胀的中坚力量,全球的供应体系高度依赖于中国的生产,海运费用比疫情前涨了4~5倍都不止,和海运相关的个股涨幅也有好几倍。

但看现在的经济数据,5月PMI新出口订单只有48.3%,到了枯荣线的下面,相比前值50.4%,有较为明显的下行。5月的出口增速为27.9%,也不如前值的32.3%,现在市场关于外需的见顶讨论开始多了起来。

从逻辑和事实上来讲,企业应该是不会缺订单的,因为当下海外只能依赖中国的产能。

我们倾向于认为出口新订单的下降不是因为企业没有订单,而是企业不敢轻易接订单了。

企业为什么不敢接订单呢?主要原因是上游大宗商品涨得太快了,接单就亏钱。

上游大宗商品价格涨得快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美国的需求可以靠印钞票印出来,大多数有色金属是美元定价,美元下行和需求扩张本身就利好上游大宗商品。

2、上游供给打不开,有的是因为新兴市场缺少疫苗导致无法复工,印度疫情扩散加剧了这一趋势,比如半导体供应链紧张、废铜还有一些稀有矿的供给都受到了扰动;有的是因为工会强势;还有的是觉得需求没有持续性,短期需求好只是美国印出来的,没有可持续性,现在扩产能到产出释放都是未来三年以后的事了,但未来如果没有这么好的需求,就会赔钱,所以不如趁现在价格涨维持寡头垄断,当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