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埋有四箱银元……”“当年的银子和银器就沉到了潭里......”在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潭湾村,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类似的传说在别处也不鲜见,但潭湾村的故事则有着更多现实的勾连。
浏阳因曾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而为外界所熟知。在革命星火尚未燎原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也建立了自己的红色金融体系——开设了银行、造币厂,而造币厂在撤离过程中,不得以之下,的确采取过将造币材料、设备沉于水、藏于山的举措。
事实上,浏阳所在的湖南省,正是中国共产党红色金融的策源地之一:中国共产党自主创立的第一家人民金融组织诞生于此;毛泽东在这里最先提出了“要建立银行”的思想,其红色金融思想的实践也始于湖湘。
无需回避,在近百年的岁月流转中,不少地方有关红色金融的印迹已逐渐消退,当年的遗址、遗存,多数如潭湾村民口中被潜藏的财宝,代代相传,却难觅其踪。
好在,有人在坚持探寻、挖掘、打捞,史实逐渐显山露水。
开创先河
1925年末,受毛泽东指派,农运特派员贺尔康到湖南省衡阳县柴山洲指导农民运动。这位刚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的共产党员当时不会想到,他将领导一起在中共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事。
位于湖南衡阳的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旧址
贺尔康在柴山洲秘密发展农会会员,先后建立了农会小组、组织成立了中共柴山洲支部。
衡山县是湖南省农民运动最先兴起的地方,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尖锐矛盾也更为突出。荒年地主不肯借钱借粮给农民,农民的生产生活陷入困顿。
贺尔康领导的中共柴山洲支部和柴山洲特别区农会决定一手办银行,一手办合作社。
1926年4月,柴山洲特别区农民银行筹备处成立。同年12月(一说为10月),在北伐军克复湖南的背景下,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正式成立,这是中共成立后领导创建的首家人民金融组织、第一家农民银行。而1928年2月在广东诞生的海陆丰苏维埃劳动银行则是由红色政权建立的第一家银行。
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发行了自己的货币,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早的人民货币、革命货币,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组织发行的货币。
柴山洲现已划归衡东县辖区,这个半岛上如今还保留着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的旧址,当年银行成立时的相关文献、货币等都陈列于此。通过文献可知,柴山洲特别
区第一农民银行以“拥护无产阶级,维护生活,扶植生产”为办行宗旨,由富户捐纳筹款,筹得银元5800元作为银行基金,向农户发放生产、生活贷款,并发行货币。
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当年发行的货币——一种长约4寸、宽约2寸的布质印刷币,也陈列于旧址内。这种用当地白竹布制成的布币,面值一元,可兑换银元一块,在当时被称为银元票。当地村民描述,这种布币当年不仅在柴山洲地区流通,还流通于周边的衡山、湘潭部分地区,因信用极好,很受农民的欢迎。
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发行的布币(复制件)
几乎与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成立同步,1926年12月,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制定了40个决议案,提出“贫苦的农民,为免除高利贷的盘剥,应组织信用合作社,用集体的资本,集合的信用,以谋储蓄及信贷的便利”,还特别通过了《取缔高利贷决议案》,要求明令禁止高利贷。
40个决议案中,包括由毛泽东亲自参与的《金融问题决议案》和《农民银行问题决议案》,直指“中国币值紊乱已极,农民及一切贫困农民受影响极为深广”,“在许多方面虽高利也没有钱可借,农村资本既如此贫乏......农民痛苦遂成为全国普遍现象”等弊病,提出“设立农民银行,并以最低利息借款给农民”,并以“省之公有之地,如营产、官产、荒芜田地等,拨做农民基金,不得以他种名目,动用此种为农民谋利益的农民银行款项”。
“毛泽东早期的红色金融思想,初见雏形就是在湖南。”80多年后,株洲金融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夏图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在深入研究后发现,毛泽东最早三次对建立红色金融提出朴素构想都始于湖南,第一次便是在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上;第二次则是在醴陵考察农民运动的过程中,第三次,就是在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1月27日至2月4日,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在醴陵县考察农民运动,其间,他提出“醴陵要成立筹产委员会,要成立地方银行,没收地主的金银财宝,存入地方银行”。在3月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他又一次对建立红色金融进行了明确的阐释,提出银行要有自己的章程、自己的货币和农会自己的管理队伍。
当年3月,醴陵县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组建醴陵工农银行,次月正式成立,并发行了银元兑换券。1927年8月,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中,醴陵工农银行停业。
在夏图强看来,“醴陵工农银行是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红色金融思想的最早实践和最直接产物”,“它们发行货币,既是市场商品流通的手段,又是党领导的农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