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风云突变,美联储出人意料的释放出鹰派信号,提前缩表的可能性增加,亚太市场也因未知系数增加而提前震荡。
业内人士认为,美联储已经形成紧缩货币政策共识,分歧只是时点问题而非方向。但是货币政策“双松”形成的堰塞湖效应,也让美联储目前的抉择相对而言更为棘手和艰难。
反观中国市场,目前政策依旧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给市场和投资者吃了定心丸。业内认为,在此基础上,金融领域体制机制的改革和高质量的双向开放将稳步推进。中国金融市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石,凭借“引进来”、“走出去”及“双向互通”所构建的立体式、国际化、高水平的生态圈,行稳致远。
注册制改革进行两年来,有什么新变化和亮点?如何改善A股在MSCI等指数中权重依旧偏低的情况?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怎样提高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的韧性?金融互联互通接下来会如何推进?通胀数据较高情况下,如何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
注册制改革中还要完善退市制度
第一财经:非常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上周举办了一年一度的陆家嘴论坛,有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热点就是资本市场的改革,一说到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注册制改革,我们知道注册制改革已经进行两年了,您认为有哪些新变化?改革的过程当中有哪些亮点?
刘锋:
注册制的改革我觉得是资本市场这么多年来一个非常重大的改革举措。继前面的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认为注册制是又一个重要改革,因为它离完全市场化更贴近了。
在审批的环节,就相当于改革了招生制度,就是我设立一个标准很清晰很透明,大家如果满足这个标准,你就进来,没有人拦你,但是进来之后你看看,就是说我一直在强调注册制改革它只是解决了入口问题,给大家提供更加公平,更加透明,信息更加完备,定价机理上更加专业的这么一个机制,来让大家参与资本市场的活动,对投资人、对发行人、对中介机构都是非常好的一种检验跟提升。但是这个只是一个入口问题,就是你不行,你在这待不住的,你也不可能获得相应的资格,所以说我更认为我们注册制的改革不只看入口,要看出口,要看退市制度。
还有就是说中间的整个的交易环节,要体现三公原则。你比如说在交易里头,你比如对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等这些东西,要有法可依。对投资者的保护,尤其在退市环节,你出口怎么弄,所以资本市场它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它是整个经济运营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需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增加定价话语权
第一财经:A股占到MSCI这些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只有5%左右,您怎么来看未来这个情况,这种偏低的情况会得到改善吗?
刘锋:
一定会得到改善,因为中国现在这几年国际机构在用中国市场做指数的越来越多。你比如说摩根斯坦利的指数体系,它已经有非常多的相关的指数。国际投资者,他根据这些指数来进行资产配置跟投资,比重也在不断的加大。我们现在的经济体量已经在全世界非常大了,我们就应该有这种自信,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你资金来,你资金走,你能把中国都搬走吗?而且现在还有一个就是说你看我们还可以给你举个例子,就是期货品,我们国家你比如像大宗的农产品,大宗的金属产品像钢、铁,像有色金属铜、铝,我们的产量,我们的用量超过了全世界总量的50%。
我们10种有色金属里头除了黄金我们只有7.5%,其他的锌、铁这些东西,我们产量跟用量都超过30%,但是我们没有定价权,我们的期货市场、我们交易量也是全球最大的,我们也没有定价权。
所以说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发展,就是一定要跟全世界对接,要同轨,那么市场的对接,我们知道一个市场它是以法律制度规则体系,你看marketandorder,没有order的市场,它是不能够形成公平有效率的交易。
我觉得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而且我们经济体量那么大了,我们一定就是说通过十四五期间,或者在十五五期间,以今后的这5~10年之内,我们应该在这个方面加大进度,不要太畏惧,要更有自信,参与国际的活动,把人民币花出去,这样的话他很多指数就自然而然就会到我们中国来,因为我们这儿增长率高,资本它一定是倾向于能挣钱的地方,它很容易它自然就流到这来了。
政策环境连贯稳定将有效避免资金大进大出
第一财经:您说到了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在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如何提高中国的资本市场的韧性,避免资金大进大出对股市造成的波动?
刘锋:
我刚才说的你自信心有了,你自己规范了,你自己透明了,你好多的规则人家也看得懂,然后你很多东西很多的政策环境,就是说又连贯又稳定,这样的话也是个信息披露的问题,大家能够理解你资本的规律,就是这样的。他对你有信心,有预期,他就怕看不懂。
因为我最近也是经常给我们的海外投资者,经常给他们做路演,那么他们最关心你的稳定性,他没有信心,就是说第一他看不太懂,它不是很连贯,这样的话它很难形成预期,我们的市场变得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透明,我相信不但首先把国内的投